本文轉自:人民網-青海頻道
況玉
昆侖山的積雪漸融,格爾木廣袤的枸杞種植基地已是一片繁忙。拖拉機在田間穿梭,農戶們忙著翻土施肥,一株株枸杞苗在春日里沐浴陽光。作為全國重要的有機枸杞種植基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憑借獨特的地理優勢,將枸杞產業打造成為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而這片曾經的戈壁荒灘,如今也因枸杞產業煥發新生機,成為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生動縮影。
春日里的枸杞苗。人民網 況玉攝
格爾木枸杞產業的崛起,不僅重塑了荒漠化的土地,更成為當地經濟的支柱。柴達木盆地的高海拔、強日照、富硒土壤賦予枸杞獨特的品質,使其在國內外市場備受青睞。2024年格爾木市農畜產品輸出量達2.2萬噸,有機枸杞出口連續13年全省第一,真正實現了“荒漠綠、枸杞紅、農民富”。
走進枸杞種植基地,小車滿載著肥料穿梭在田間。農戶們有的負責挖坑,有的負責將肥料鏟到坑中,確保每一株枸杞都能得到充足的養料。據了解,枸杞是一種非常喜肥又耐肥的木本植物,充足的肥料是保證枸杞產量和品質的關鍵。
給枸杞苗施肥。人民網 況玉攝
近年來,格爾木市積極響應青海省全域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建設,將“減量增效”作為產業升級的核心舉措。通過行動試點工作的開展,落實有機肥全替代化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措施2.2萬畝,全市2024年化肥用量較2018年減幅達到25.57%;化學農藥的使用量較2018年減幅達到22.43%,枸杞送檢結果均達到有機、低農殘標準。
“有機肥一方面可以改良土壤,促進土壤對肥料的吸收 ,加速作物生長,另一方面,降低化學農藥的用量,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可以提高病蟲害防治能力,降低農藥對農田生態環境的影響。”格爾木市農牧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周建峰介紹,“我們用有機肥替代化肥,既保護了土壤,又提升了枸杞品質。”
發放免費有機肥。人民網 況玉攝
2025年格爾木市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在全市范圍內落實面積67000畝,其中枸杞60000畝,蔬菜3000畝,糧油作物4000畝,涉及農戶2844戶。4月10日至5月1日期間,4935余噸有機肥陸續發放至農戶手中。
“你家30袋,別裝錯了。”
“這個車裝太少了,你得多來幾趟。”
格爾木市河西農場有機肥免費發放現場,一輛輛滿載肥料的車輛絡繹不絕,前來領取的農戶們有序排隊登記。
“我家種了200畝枸杞,今年給我家免費發放了174袋有機肥,以前的化學肥料用多了傷地,枸杞品質也不上去,產量也受影響。現在政府給我們免費發放有機肥,不僅對土地好,也能提升枸杞的品質和產量。”村民袁復貴難掩喜悅之情,“五一前把肥料上好,就等發芽了,今年一定能賣個好價格。”
為了幫助農戶、企業做好枸杞春管工作,格爾木市農牧部門安排了多支農技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傳經送寶”“把脈問診”,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
農技人員查看枸杞苗生長情況。人民網 況玉攝
“枸杞春管工作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樹形修剪,確保枸杞開花掛果;二是針對田間缺苗情況進行補植補栽;三是春季施肥,通過施加有機肥,確保充足的養分;后期根據病蟲害發生規律,進行病蟲害的綠色防控。”周建峰說。
多年來,格爾木市積極探索荒漠治理與產業發展相結合的道路,大規模推進枸杞種植。據統計,截至目前,格爾木的枸杞種植面積達10萬畝,今年預計新增3000畝。
目前,格爾木市積極培育9家枸杞生產加工龍頭企業,其中8家入選“神奇柴達木”優品企業名錄,“青藏優品”平臺上架120余種枸杞產品,并開設25家線下體驗店,推出12種枸杞品牌,進一步提升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截至2024年底,全市枸杞種植面積達9.96萬畝,年總產值約8.64億元,有機枸杞出口額連續12年位居青海省第一。
眼下,格爾木市正以春耕備耕為契機,加速推進枸杞產業向精深加工和生態旅游延伸。一顆顆凝結著生態保護與富民夢想的 "紅色果實",正沿著鄉村振興的脈絡,在戈壁灘上勾勒出更加絢麗的產業藍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