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美國多家權威機構聯合公布了最新的民調結果,結果顯示特朗普的支持率僅為39%,一舉創下了80年來美國歷任總統執政百日支持率的最低記錄。
特朗普
然而,即便自己的關稅政策已經遭到了全美上下的一致抵制,但特朗普依舊不愿輕易下調對華關稅,還揚言:除非中國做出實質性讓步,才會取消對華加征關稅。
貝森特
對此,中方不僅公開作出了明確表態,還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令美國財長吃了個“閉門羹”。
媒體的相關報道
中國財長在會議期間,和英國、南非、韓國、德國、日本等諸多國家的財長都進行了友好的交流,但唯獨沒有和美財長貝森特進行溝通。
圖片來源于央視網
那么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面對特拉普的“讓步”要求,中方又將作何回應呢?
據美國廣播公司、《華盛頓郵報》與益普索集團聯合民調顯示,72%的美國人認為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可能導致短期衰退,53%的民眾認為美國經濟狀況自其上任后惡化。
這一結果與美股、債市、匯市的“三殺”局面直接相關:道瓊斯指數較特朗普上任時跌超3300點,美元指數下挫近9%,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一度飆升至4.49%。
然而,特朗普政府在關稅問題上的言行矛盾更是令人瞠目。
4月25日,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宣稱“除非中國讓步,否則不取消關稅”,但次日白宮發言人萊維特又表示“談判取得進展”。
此外,美國財長貝森特一邊在G20會議上呼吁改革國際金融體系,一邊指責中國經濟模式“不可持續”,要求中方“先行調整關稅壁壘”。
美國這種“嘴上談合作,手下耍手段”的策略,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斥為“行不通的霸凌邏輯”。
面對美方挑釁,中方展現出“不愿打但不怕打”的姿態,畢竟中國可是全球首個反制“對等關稅”的國家。
在G20會議上,中國財長藍佛安明確表示“關稅戰沒有贏家”,主張通過平等對話解決爭議。
與此同時,中國還積極拓展國際合作:與東盟完成自貿區3.0版談判,推動中歐電動汽車反補貼案重啟,在廣交會上吸引阿根廷、巴西等新興市場采購商。
反觀肆意揮舞“關稅大棒”的特朗普政府,在4月23日至24日的G20會議上,貝森特成了“最不受歡迎的人”。
中國財長藍佛安與英國、南非、德國等12國財長舉行雙邊會見,討論非洲發展和綠色轉型,卻唯獨對貝森特避而不見。
這種“閉門羹”是對特朗普政府的直接打臉,此前白宮多次宣稱“中國主動求和”,但中方用行動證明:談判的前提是平等與尊重。
此次G20會議向外界傳遞出清晰信號,那就是各國不愿為美國的單邊主義買單。
有相關經濟專家認為,美國發動關稅戰的本質是“對霸權衰落的焦慮”。
2017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占其總逆差的47%,這無疑觸動了美國的敏感神經。
因此美國試圖通過關稅遏制中國產業升級,但其自身制造業競爭力衰退才是根本問題:2025年美國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僅為8.4%,遠低于中國的27%。
面對圍堵中國打出“組合拳”:C909飛機開拓東南亞市場,廣交會吸引全球采購商,與金磚國家深化合作。
據相關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中國GDP增長5.4%,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一枝獨秀。
種種跡象表明,特朗普的關稅戰正在將美國推向孤立,39%的支持率、中小企業的哀嚎、盟友的離心離德,都在警示:單邊主義行不通。
而中國則是通過多邊合作與產業升級,正在重塑全球經濟格局,當美國選擇對抗時,中國已成為全球經濟穩定的關鍵力量。
2025年的這場博弈,既是經濟實力的較量,更是治理模式與戰略定力的比拼。
中方的冷靜反制,為全球化時代的大國博弈提供了新范本:在捍衛核心利益的同時,以開放合作重塑規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