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界面新聞報道,被查近一年后,網紅官員朱是西受到黨紀政務處分。4月27日,河南省紀委監委通報,南陽市委原書記朱是西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官員落馬,大抵與“錢色”有關。朱是西的問題,從目前來看,主要集中在“錢”上。通報中指出,朱是西漠視群眾利益,亂作為,損害群眾利益,大搞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濫用職權,權錢交易,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在項目承攬、工作調整等方面謀取利益,非法收受巨額財物。
朱是西是典型的網紅型官員,曾多次以網紅形象出圈。譬如,2022年五一假期,朱是西在南陽一家臨街服裝店買了一件有著“熱愛中國”字樣的T恤,以實際行動支持夜市經濟。2023年1月,朱是西在當地人代會閉幕會上講的“南陽掙錢襄陽花”在網上引起熱議。最廣為人知的一次,則是“留置針”事件。在出席2024年初的一次工作會議時,朱是西帶著剛輸完液的“留置針”亮相。
這個畫面在當時雖引發了一些爭議,但推崇和贊賞者居多,認為他帶病工作,體現了勤政為民、恪盡職守的精神。如今看來,這是相當的諷刺。朱是西努力是努力,但似乎動機不純。從項目承接到干部任用,從違規收受禮金、財物到干預司法活動,從官方披露的情況看,朱是西幾乎染指了所有能撈錢的領域,把權力腐敗演繹到了極致。
事物都有兩面性,這一點在官員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一方面,他們是公眾人物,受到的關注更多;另一方面,個人形象和社會好評度是其仕途進階的重要因素。因此,他們會有意無意地包裝自己、展示自己,以爭取更多的“印象分”。這無可厚非,但就怕用力過猛,包裝變成偽裝,一邊大發官財,一邊把自己打扮成帶病工作的感人形象,博取好名聲。
官員網紅化似乎正成為一種趨勢,這不見得是一件壞事,有利于提高官場透明度,拉近官民之間的距離,樹立官員的親民形象。但也要警惕一些表演型官員,他們刻意打造的公眾形象,可能與本人有著巨大差異,判若兩人。這不僅不真誠,而且極具欺騙性和隱蔽性,對正常的權力監督也是一種傷害。資料顯示,朱是西自參加工作后,升遷速度堪比火箭,邊升邊腐,可能與他善于表演有著很大關系。
“留置針書記”被“留置”,再次敲響了警鐘。現實生活中,我們需要的是清清朗朗、坦坦蕩蕩的官員,而不是充滿表演天賦的官員。因為只有品行端正、人格健全,才能抵制住權力沖動。
開屏新聞首席評論員 吳龍貴
責任編輯 何丹
責任校對 楊飏
主編 林舒佳
終審 編委 曹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