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4月,山下已經熱浪滾滾,海拔約1200米的重慶市城口縣北屏鎮仍然涼爽怡人。中午時分,大巴山茂林修竹與潺潺流水間的一處農家小院,飄出誘人的煙火氣。
經營著農家小院的付成銀,迎著循香而來的幾撥登山客:“城口老臘肉早就準備好了,就等著貴客盈門!”
“別看我們這院子小,光是城口老臘肉一年就能賣50噸呢!”付成銀一邊介紹農家小院的拿手菜,一邊熱情推介大巴山出產的各種“土貨”:蜂蜜、羊肚菌、山地雞……
“以前這里交通不便,山上的農戶生態搬遷后,我們‘靠山吃山唱山歌’,引入經營主體改造這些廢棄的老宅子,發展‘非遺’研學和生態游,還吸引了法國藝術家長駐大巴山營建自己的藝術部落。”北屏鎮黨委書記孫廷懷說,自從村口有了高速公路,周邊區縣和陜西的游客越來越多,大巴山深處也有了持續穩定的客流。
在海拔1360米的“巴源問山”鄉村研學基地,幾家幼兒園選送的骨干教師正在接受陶藝培訓?!巴诵莺髞泶笊嚼锩鎰撧k這個基地,純粹是為了自己的愛好。去年一年算下來,還倒貼了4000多元。沒有辦法,就是喜歡這些山里的東西?!被刎撠熑讼蛉A說,基地最開始只有兒童木工課程,后來又根據游客的要求增加了扎染、陶藝、自然徒步等多門課程。北屏鎮松柏村立足當地資源打造漆藝藝術家駐村創作的大漆藝術村落和大漆文化展示中心,向華的基地又開設了大漆體驗課,除了平時零散的游客,一年還能接待50多個旅游和研學團隊。
可觀可感可動手的項目多了,游客在村子里待下來,當地村民利用老房子老院子服務游客的餐廳、民宿和“土貨”銷售也發展起來了。
“原山原鄉有引人入勝的厚重文化,山鄉風景本身就還有不少價值可以挖掘!”剛送走一個寫生團的咸宜鎮黨委書記謝希德,介紹由舊養老院盤活改建而成的國際寫生基地時,語氣中仍透著興奮。這個去年9月才投運的寫生基地,目前已經接待了超3000名師生前來采風,也留下了不少以當地風景入畫的作品。
“以巴山蜀水、大漆文化為核心,我們因地制宜地打造了多個門類的寫生專業線路,并與重慶師范大學等多所高校簽訂戰略協議,吸引師生走進城口,描繪這里的山水生態、城鄉風貌以及講述背后的故事?!敝x希德說。
從去年至今,由舊糧倉改建的美術館已相繼舉辦了大漆藝術創作傳承創新研討會、魯渝協作文化交流書畫展。愈發濃厚的藝術氣息,正為充足配套的鄉村文旅帶來更多流量。
“可不止我們咸宜鎮,現在大巴山深處的鄉村發展生態更豐富了,光是每年來這里寫生的游客就能超過8萬人次?!敝x希德說。
(記者 張國圣 黃漢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