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縣民政系統始終踐行“綜合工作爭一流、單項工作爭第一”的目標定位,以“大干”破解難題,以“大干”推動發展。先后榮獲全國殯葬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改革創新團隊、山東省“五床聯動”試點縣、全省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等90余項省級以上榮譽表彰事項,承擔的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弱有所扶領域)標準化試點項目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通過驗收;全省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創新示范縣以全省第三名的優異成績爭創成功(全市唯一),并獲得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勵260萬。
圍繞推進共同富裕、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民生兜底保障網更加密實。圓滿完成脫貧攻堅兜底保障任務,榮獲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連續五年提高低保、特困等9類困難群眾救助標準,始終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陣。構建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建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幫扶機制,將1.3萬余名困難群眾納入動態監測范圍,2020年以來累計發放救助資金3.5億余元,有力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榮獲全省社會救助改革創新試點單位;“清單式自選服務”照料護理工作新模式、特困供養人員短期免費試住養老機構體驗活動和創新社會救助政策宣傳新方式等,作為“一招鮮”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黨建+分散照護”發展項目獲評省級優秀項目,“博愛助”綜合服務品牌獲評全省社會救助優秀品牌,困難群眾的幸福指數持續攀升。
圍繞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扎實推動老有所養,老年人幸福晚年更有保障。全縣養老機構發展至10家,養老床位數增至10379張,護理型床位占比80%,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建設覆蓋率和社區養老設施配建達標率100%,我們的養老基礎設施不管是質量還是數量,都遠超其他兄弟縣區。2023年博興縣通過政府債券的方式,籌資10億元新建7處養老服務綜合體項目,在縣域內建設北部、中部、南部三處綜合頤養中心,四處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及相關配套工程,全部建成后預計能提供2000多張床位,將大幅度增加和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目前,呂藝鎮綜合頤養中心將于今年10月份建成啟用,其他鄉鎮也在有條不紊的推進。持續開展居家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完成適老化改造2100戶,成功創建全省示范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建設地區。創新農村“低齡助高齡”的互助養老模式,首批16名居家護理員累計為156名高齡老人開展服務1.5萬余次,有效推進“以老助老”的良性循環。我縣“以地養老 集中養老”“原居安養”經驗做法多次受到中央、省級主流媒體關注推廣。
圍繞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持續優化服務供給,基本社會服務更加均衡可及。不斷推進婚喪習俗改革,建成全國一流的縣級生命紀念園(縣殯儀館)和全省首家、全國第三家生命文化教育館,成功入選“禮安齊魯”喪俗改革試點縣和全省“逝有所葬、逝有所去”生態安葬試點;啟用打漁張景區戶外婚姻登記巡回點,連續舉辦五屆市級或縣級移風易俗集體婚禮,創新打造“全流程、全周期、全鏈條”婚姻輔導模式,獲評全省婚姻登記信息數據質量提升試點地區。扎實開展精康融合工作,獲評全省貧困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試點地區。創新開展各類困境兒童幫扶活動,擦亮“博愛童行”兒童服務品牌,兒童工作經驗兩次在《人民日報》刊發。
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集聚資源匯聚力量,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更加完善。培育社區社會組織400余家,數量列全市第一;創建“啟明星1+N+N”社會組織黨建特色品牌,連續三年承辦全市社會組織管理工作推進會議,并在全省基層治理經驗交流會議上作典型發言。慈善事業取得長足進步,五年來撬動投入社會資金2000余萬元;培育9家社區慈善基金,數量居全市首位;蒲姑社區慈善基金獲評全省“金種子”社區慈善基金。健全完善易流浪乞討人員縣、鎮(街道)、村三級救助網絡,強化源頭治理工作,流浪人員尋親歷程在中央電視臺《熱心話》欄目展播,贏得社會廣泛贊譽。推動落實“鄉村著名行動”,編纂完成《博興縣地名志》,并在全省黃河地名文化研討會上推介博興黃河文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