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安娜
近年來,皋蘭縣大力發展循環農業,探索了一條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路徑。日前,伴隨著一場春雨的降臨,記者來到位于皋蘭縣黑石鎮的甘肅篤行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園,親身體驗該園區別具一格的運營模式,感受智慧加持下的農業如何煥發活力和生命力。
“看,路旁那一片就是篤行農業產業園的日光溫室。”隨著皋蘭縣農業農村局帶隊人員的指引看去,18座日光溫室整齊排列在路旁,陽光下棚膜散發著銀白色的光芒。
踏入棚內,濕熱之氣撲面而來,西紅柿、青筍、辣椒蓬勃生長,綠油油的青菜宛如為大地鋪上了一層翠綠絨毯。“這已經是今年的第三茬蔬菜了,我們園區因采用錯峰種植,已經實現了各類蔬菜的全年穩定供應,不同蔬菜成熟周期也不一樣,有的剛‘冒頭’,有的已經能采摘了。”甘肅篤行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園負責人魏禎介紹道。
據了解,整個園區除了18個日光溫室,另有400座鋼架大棚。主要種植品種涵蓋日常生活常見的10余個品類蔬菜。預計全年可產出各類綠色蔬菜1000噸。
記者留意到,在日光溫室內都放置著兩個黃色盒子,身材壯碩的蜜蜂飛進飛出,格外忙碌。“這是產業園于今年春天新引入的授粉熊蜂,它們憑借獨特的飛行振動方式,能夠高效授粉,大幅提高坐果率,減少畸形果的出現,提升蔬菜品質。同時還能降低農藥殘留,更好地契合當下消費者對綠色、健康農產品的需求。”
魏桂林是皋蘭縣黑石鎮本地人,種了半輩子蔬菜的他對肥料的使用格外關注。在魏桂林的引領下,記者來到了產業園的蛋雞場,這里不光擔負著產蛋的功能,還是該園區可以實現“有機肥自由”的來源。
該蛋雞養殖基地建有4棟標準化雞舍、1棟蛋庫、1棟飼料加工車間、1座120立方米的糞污發酵罐,以及850平方米的有機肥二次堆儲車間。蛋雞場現存籠海蘭褐蛋雞10萬羽,日產蛋9.4萬枚、約合5.9噸,日產有機肥約3噸,已滿足產業園種植所需的有機肥需求。
“每天,蛋雞場產出的雞糞經發酵罐發酵后,轉化為優質有機肥,不僅為有機綠色蔬菜種植提供了充足養分,還妥善解決了養殖業糞污對環境的污染問題,實現了種養結合、以種帶養的良性循環。”魏桂林說。
除了轉糞為肥的循環,這里的工人也有兩份職業。“這幾天西紅柿成熟了,我早上在棚里采摘西紅柿,下午在蛋庫打包雞蛋,每天能有150元收入。”黑石鎮和平村村民楊玉香說。
此外,產業園還自籌資金完成了附近約600畝撂荒地的整治與改造,種植了400畝玉米,全部用于蛋雞場的飼料供給。“產業園的種養結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周邊農戶就業,夏季蔬菜大量上市時,一天的用工量可達100余人。”魏禎介紹說。
循環農業并非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的簡單拼湊,而是在合理的內部結構、高效優質的產業運作以及系統良性循環基礎上的有機融合。近些年,在新技術、新需求不斷涌現的當下,甘肅篤行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園也開始探索更廣闊的天地。
據魏禎介紹,今年,園區計劃新建一個集展示、科普、交流功能于一體的數字化平臺,其中,數據中心區將實時展示溫濕度、土壤營養成分、光照強度等農業生產關鍵數據。通過對監測數據的深入分析與處理,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決策依據。同時,還將開發產品溯源系統,實現蔬菜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質量追溯,消費者只需掃描二維碼,便可獲取產品的詳細溯源信息。
皋蘭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皋蘭縣按照“一鎮一園”布局,持續完善農業特色產業獎補政策,加快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助推省級和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拓寬產業鏈條,擴大產業集群規模,使全縣農業產業布局更合理,發展更強勁,增收更有效。
來源:蘭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