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24版“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23~2024)》正式發布。本書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科研團隊完成,分為總報告、分報告與專題報告三個部分。
作為本書的總報告,《2024年國民心理健康狀況、影響因素與服務狀況》(以下簡稱《總報告》)由心理所國民心理健康評估發展中心陳祉妍教授率團隊撰寫完成?!犊倛蟾妗穼?024年國民心理健康現狀與趨勢等進行了調查與分析,進一步提出了維護和促進國民心理健康水平的對策和建議。
2024年國民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共采集包括青少年和成年人在內的總樣本逾17萬份,《總報告》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成年人樣本6871份,核心樣本的人口學變量特征為:男性占43.5%,女性占56.5%;年齡范圍18到61歲,平均值39.9歲,標準差11.1歲;東部地區占46.1%,中部地區占13.7%,西部地區占40.1%;城鎮戶口占58.1%,農村戶口占41.9%。除核心監測工具《中國心理健康量表(簡版)》和《流調中心抑郁量表(簡版)》以外,調查同時還使用了《廣泛性焦慮障礙量表(簡版)》《生活方式問卷》《心理咨詢服務問卷》等工具,并結合自評健康、生活方式(運動頻率、日均步數、網絡購物等)及社會支持(婚姻狀態、家庭關系)等多維度指標,構建了綜合分析框架。
一、2024年國民心理健康情況
1.心理健康風險:年齡、性別與地域差異顯著
調查顯示,心理健康問題呈現鮮明的年齡與性別分層。
抑郁水平在18-24歲青年群體中達到峰值,隨年齡增長呈顯著下降趨勢,但女性降幅(54%)遠高于男性(25%)。這一現象可能與社會角色期待相關:青年女性面臨職業發展、婚育壓力等多重挑戰,而中老年女性因家庭角色穩固或社會支持增強,心理韌性提升。
焦慮水平同樣呈現“女性高于男性”“城市戶籍高于農村戶籍”的特征,城市人群的快節奏生活、高競爭環境與信息過載或是潛在誘因。值得注意的是,6.5%的成年人存在3個及以上持續抑郁癥狀(如情緒低落、睡眠障礙超過5天/周),此類群體亟需干預。
抑郁水平和焦慮水平分別反映抑郁量表和焦慮量表得分均值,并非臨床評估診斷的抑郁癥、焦慮癥。
圖1.不同性別在各年齡組的抑郁平均水平
2.自評健康:主觀認知與客觀指標的關聯
盡管84%的女性和87%的男性自評心理健康“較好或非常好”,但這一樂觀傾向與客觀指標存在微妙差異。心理健康問題自評普遍高于身體健康問題自評約8個百分點,可能反映公眾對“心理健康”概念的認知偏差——將短期情緒波動等同于心理疾病,或低估身體亞健康的負面影響。
然而,高風險群體的自評結果具有重要預警價值:在自評“很不健康”的個體中,70%以上存在抑郁或焦慮高風險,且多維心理健康指數(如情緒體驗、認知效能)顯著低于常模。
進一步分析發現,情緒體驗維度的評分差異最大,例如自評“很不健康”群體的情緒指數僅為320分(常模500分),提示情緒調節能力是心理健康的核心短板。
圖2.不同自評心理健康水平上的多維心理健康指數
二、國民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因素
在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方面,社會支持與生活方式發揮了突出作用。
除以往《心理健康藍皮書》關注的總體社會支持水平以外,婚姻狀態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尤為顯著。已婚人群抑郁水平最低,未婚、離異或喪偶群體的風險逐級上升。
圖3.不同婚姻狀態下成年男女的抑郁水平對比
超長工作時間(日均超10小時)群體的抑郁水平較其他組別升高23%,印證了“過勞”對心理健康的侵蝕效應。
圖4.不同工作時長下的抑郁水平對比
健康生活方式則是重要的保護性因素。隨著每周平均運動頻率的提高,無論是輕度抑郁風險,還是抑郁高風險的比例都在逐級下降。每周運動≥4次的群體抑郁高風險比例降低為不運動組的三分之一。
圖5.不同運動頻率下的抑郁風險對比
研究同時發現,體質指數(BMI)與心理健康呈“U型曲線”——BMI正常或超重成年人群心理健康狀態最佳,而低體重(BMI<18.5)與肥胖(BMI≥28)群體抑郁風險較高。
圖6.不同體質指數成年男女的抑郁水平對比
有趣的是,網絡購物頻率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存在性別差異。男性最常見的網絡購物頻率是“一個月少于一次”,女性最常見的則是“一周多次”,顯然雖然都參與網絡購物,但是使用頻率上存在著顯著的性別差異。對于不同網購頻率下抑郁水平的檢驗發現差異顯著(F=7.496,P<0.01)。具體來說,兩性都呈現出網購頻率與抑郁水平正相關,但差異在于,男性主要是極少數網購“一天多次”的人抑郁水平顯著高于其他更低頻率者;而女性則是購物頻率從低到高,抑郁水平也逐級升高。
圖7.不同網絡購物頻率下成年男女的抑郁水平對比
三、國民心理健康服務狀況
本次調查以心理咨詢服務為代表調查心理健康服務的便利性和滿意度。調查發現,對于心理咨詢感到“很便利”和“比較便利”的人數總計占59%,與2022年調研的55%非常相似,略微增高。同時,針對使用過心理咨詢的調查對象詢問其對于心理咨詢服務的滿意度,發現選擇“很滿意”和“比較滿意”的人數總計占73%,接近2022年的78%,而略微偏低??偟膩碚f,本次調查中心理健康服務的便利性和滿意度與2022年接近。
圖8.對于心理咨詢服務的便利度感知
圖9.對于心理咨詢服務的滿意度評價
與此同時,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率低下成為突出短板。在2023-2024年期間的多次心理健康素養調查中發現,心理健康素養的3個子問卷中,心理健康知識水平的達標率均最低。多數居民對一些日常生活緊密關聯的重要知識點還不掌握。例如,題目“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應當經常表揚孩子聰明”的正確率最低,僅有6.9%。正確率最低的題目主要聚焦在子女養育、情緒調節、睡眠、心理疾病的識別與治療等方面。這些內容既是心理健康素養的薄弱因素,也是心理健康科普的重要領域。
四、對策與建議
為了全面提升國民心理健康水平,建議通過多方面的努力,構建一個更加健康和諧的社會環境:
1.培育健康生活方式
通過公共教育、社區活動和企業政策推廣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和適度上網,預防心理問題并增強心理韌性。
2.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養
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重點提升媒體、教育及醫療工作者的素養,構建分級教育體系并推廣在線咨詢服務。
3.促進婚姻家庭的和諧
實施家庭友好政策,推動工作場所靈活制度,加強社區支持與婚戀教育,增強家庭穩定性。
4.健康工作,減少過度時長的工作
推行彈性工作制度,加強企業壓力管理,關注超時工作人員并提供心理支持。
5.提升心理咨詢服務的便利性和滿意度
規范心理咨詢行業,加強專業培訓,發展在線平臺和單位內部服務,提升服務可及性和質量。
6.加強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
整合多系統資源,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全周期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加強基層治理聯動。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作者:陳祉妍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