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資陽區:立足“土特產”壯大集體經濟
資陽區 立足“土特產”壯大集體經濟
全面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去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平均超25萬元
華聲在線4月28日訊(全媒體記者 雷鴻濤 通訊員 徐純 彭翔)連日來,益陽市資陽區張家塞鄉柞樹村經濟合作社加工基地,村民忙著制作秸稈纖維混凝土夾心預制保溫砌塊。秸稈被粉碎后,與砂石等建筑材料按比例混合,制成的裝配式建筑填充物具有保溫、抗震、造價低等優勢。“去年,村集體經濟因此項增收9.8萬元。”村黨總支書記、村經濟合作社理事長皮振軍說。
在因地制宜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過程中,資陽區立足“土特產”做文章,將農業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讓農村一、二、三產業在融合發展中同步升級,村集體、村民同步增收。去年底,資陽區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2500.25萬元,村均超25萬元,全面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
該區對各村特別是落后村,因地“扶智”。木槿花是資陽區的區花。該區在長春鎮、新橋河鎮、迎風橋鎮集中推廣木槿種植,從觀賞到食用、藥用、日化品開發,再到鄉村農文旅融合發展,木槿產業攪動村級集體經濟“一池春水”。長春鎮先鋒橋村種植600畝木槿,村集體經濟收入從種植前的10余萬元,增至去年的30萬元。沙頭鎮以文興、富興、華興3個村為龍頭做活菌菇產業文章,通過“村集體+公司+農戶”模式,引領帶動周邊村集體經濟“抱團式”發展,3個村先后獲評省集體經濟扶持壯大村。
資陽區著力開展村集體經濟激勵工作,2019年以來,陸續有26個村獲中央扶持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2023年開始,資陽區每年對全區村集體經濟發展先進村、重點項目提供300萬元的扶持獎勵。該區實行村民(居民)委員會和村集體經濟組織(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分賬管理,確保每一筆獎補資金用在項目上。
一審:歐小雷
二審:蔣俊
三審:譚登
來源:華聲在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