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上桌成佳肴
一場春雨后,香椿、白花、樹頭菜等山茅野菜破土而出,不僅裝點了臨滄的春天,也豐富了市民餐桌,更成為帶動群眾增收的“綠色銀行”。
清晨,鳳慶縣鳳山鎮二道河自然村村民赫紹蓮背著竹簍出門,她手持帶有刀頭的長竹竿,熟練地把樹頭菜割下來?!皹漕^菜頭茬能賣到60元一公斤,平均也在每公斤20元?!焙战B蓮介紹,她家4畝樹頭菜去年收入約1.2萬元,今年剛采摘就接到了臨滄客商的訂單。
在二道河自然村,像赫紹蓮這樣的種植戶有21戶,去年樹頭菜收入在1萬元以上的農戶有8戶。鳳山鎮京竹林社區黨支部書記楊定忠說:“通過規?;N植,樹頭菜成了群眾增收的‘搖錢樹’?!蹦壳埃P山鎮京竹林社區已發展樹頭菜320畝,年創收80余萬元。
在永德縣德黨鎮?;鹛链?,村民們成群結隊進山采收野生蕨菜。村民王成林家每天可以采收蕨菜80多斤,一天收入約100元,整個采收季節能增收3000多元。收購商羅秀英介紹,去年經她之手外銷的蕨菜達2噸,今年預計翻番。在?;鹛链?,僅蕨菜一項就為村民年增收50多萬元。
蕨菜經濟只是“野菜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據了解,永德縣德黨鎮把生態治理和發展特色產業有機結合起來,野生的蕨菜、樹頭菜、火鐮菜、香椿等特色產業每年為該鎮群眾增加200余萬元經濟收入。
臨翔區擁有2487.3萬畝原始森林,為野菜的生長提供了絕佳的環境,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為野菜的馴化種植提供了豐富的種源。
在云縣涌寶鎮山林間,村民腰挎竹籃穿梭蕨菜叢,南糯村張大江做蕨菜生意近20年,收購鮮蕨菜加工后銷往省外,一年收購30多噸,涌寶鎮有十幾個加工點,預計收購量可達400多噸,加工后的蕨菜主要銷往我國吉林、遼寧等地以及韓國。
不僅本地蕨菜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永德、鳳慶等縣的部分蕨菜也被運到涌寶鎮包裝批發,銷往全國各地。蕨菜產業的蓬勃發展,帶動了當地勞動力就業,每年有4000余人參與,實現農民收入1000多萬元。
云南網記者隋鑫李春林李彤 攝影報道
(云南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