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想象不到,越南的國土面積比我國的云南省還要小,但卻有58個省和5個直轄市,這就像是把一塊中等大小的蛋糕切成了特別多的小塊,這樣做帶來的后果就是越南的行政體系極為臃腫。
但是最近越南好像突然開竅了,準備來一場大改革,計劃將全國省級單位砍掉一半,地方機構更是要減少70%以上。
越南以前的行政區劃是如何劃分的?為什么現在要削減一半?中國也可以這樣去繁化簡嗎?
層層疊疊的行政地圖
越南的行政區劃體系,其實和中國有點相似,采用的是分級管理模式。目前,越南的行政單位主要分為三個層級:省級、市級和縣級。
然而,越南的國土面積只有33萬平方公里,卻被劃分成了63個省級單位!具體來說,越南的行政區劃是三級結構:63個省級單位(58個省和5個中央直轄市)、705個縣級單位。
如果用實物來比喻,越南的行政區劃就像一座層層疊疊的金字塔。最上面是河內、胡志明市這樣的大城市,中間是數百個縣城和地區,底層則是上萬個小鄉鎮和社區。這種結構是怎么形成的呢?部分是從法國殖民時期繼承下來的,部分受到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的影響,還有一些是考慮到了民族分布和地理特點。
這種復雜的行政結構帶來了不少問題。首先是"養人成本高"——太多的行政單位意味著大量的公務員和辦公經費。每個省都需要有自己的省長、副省長、各個廳局和辦公樓,這些開支加起來是個驚人的數字。
其次是"辦事效率低"——一個簡單的審批可能需要經過多個部門和層級,就像一場復雜的接力賽。第三是"資源分配不均"——有些小省可能人口只有幾十萬,卻要配置完整的行政資源,而這些資源本可以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壯士斷腕的行政改革
那么,為什么越南現在要進行這么大規模的改革呢?舊的行政體系已經不適應越南的發展需求了。
首先,毫無疑問是為了提高經濟效率。越南中央經濟管理研究院前院長阮廷宮指出,當前的行政效率嚴重影響了投資進度。
其次,越南正積極融入全球經濟,加入了CPTPP、RCEP等貿易協定,吸引了大量外國投資。這就像是一個小商店突然變成了大超市,原來的管理方式肯定不夠用了。更高效的行政體系成為越南參與國際競爭的必要條件。
還有一個重要考量是根除腐敗。外界猜測,蘇林希望通過機構改革從根本上解決腐敗問題,而不僅僅依靠此前的"烈火熔爐"反腐運動。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研究員阮克江指出:"政府官員現在對做出關鍵經濟決策猶豫不決,例如簽署項目或批準許可證,因為他們擔心卷入反腐調查。"
根據目前的信息,這次改革的具體方案是:未來五年,越南打算大幅減少政府工作人員的數量,大約五分之一的公職人員將被裁掉。具體來說,政府部門將縮減到只剩14個部和3個局。他們還要取消13個大型辦公室、738個中型部門和3303個小型機構,同時關閉201個公共服務機構。
這場改革不僅僅是數字和政策的變化,更直接影響著數萬越南公務員的生活。根據計劃,未來半年內將有約10萬公務員面臨失業,從長遠看,這個數字可能增加到40萬人。對此,越南政府拿出了約130萬億越南盾(相當于370億元人民幣)的遣散費。按照規定,距離退休年齡2至5年的公務員,每提前一年退休,可獲得半個月工資的補貼。
盡管面臨這些挑戰,越南社會生活研究所所長阮德祿依然保持樂觀。他認為越南人有很強的適應能力,離開國有部門后不一定會長期失業。胡志明市職業教育協會副主席陳英俊也指出,越南每年新增就業崗位達數百萬個,單胡志明市就能為30多萬人解決工作問題,因此無需過于擔憂這10萬離職公務員的去向。
這項改革會帶來什么好處呢?首先是"省錢"——據越南計劃投資部估計,每年可以節省約10億美元的行政開支,這些錢可以用來修建學校、醫院或者高速公路。其次是"提效率"——企業和民眾辦事會變得更加便捷,不必再在多個部門之間來回奔波。再次是"促發展"——更大的行政區域意味著更強的資源整合能力和市場規模,有利于形成區域經濟中心。
當然,改革也面臨不少挑戰。首先是"人往哪安置"——行政單位減少了,必然有大量公務員需要轉崗或離職。其次是"地方不愿意"——一些地方官員可能會因為擔心失去權力而抵制改革。此外,如何在合并過程中照顧到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特殊需求,也是個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這就像是一場棋局,每走一步都需要周密考慮。
中國行政區劃還需要改革嗎?
與越南相比,中國的行政區劃又是什么樣的呢?中國實行的是省、市、縣、鄉四級行政體制,全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334個地級行政區,2851個縣級行政區。
如果把中國的行政區劃比作一幅拼圖,那么這幅拼圖是經過多次調整才形成今天的樣子的。新中國成立初期沿用了民國的省制,但作了一些調整;20世紀50年代曾經設立過大行政區,后來又撤銷;改革開放后,為了適應經濟發展需要,推行了市管縣體制,增設了許多地級市。
中國的行政區劃改革有著自己的特點。與越南即將進行的大規模合并不同,中國的改革更多是漸進式的、針對性的調整。比如,有條件的縣可以升級為縣級市;經濟發展好的地區可以設立新的地級市;特殊地區可以設立經濟特區或自由貿易區等。這些改革不是簡單地減少行政單位的數量,而是根據發展需要進行的有針對性調整。
中國的經驗表明,行政區劃改革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一是歷史傳統——一些有著悠久歷史的地區,人們對地名和行政區劃有著深厚感情;二是民族因素——少數民族聚居區往往需要特殊考慮;三是經濟聯系——自然形成的經濟圈往往應該納入同一行政單位;四是地理條件——山脈、河流等自然屏障也是劃分行政區的重要參考。
對比中越兩國的行政區劃改革,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示。首先,每個國家都需要根據自身國情探索適合的行政區劃。其次,行政區劃改革不僅僅是地圖上線條的變動,更是治理方式的深刻變革,需要配套改革措施的支持。最后,無論采取何種方式,改革的最終目標都是要提高政府效能,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越南這次雄心勃勃的行政區劃改革,既是對自身發展需求的回應,也是對地區治理模式的一次大膽探索。作為近鄰,我們有理由保持關注,看看這場"行政大手術"能否幫助越南在發展道路上邁出更快的步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