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 文
2026年冬奧會火炬昨日在米蘭和大阪同時亮相。這款名為"本質"(Essential)的火炬充分體現了意大利式的極簡風格,高度重視材料和燃料的環保特性,展現了奧林匹克運動變革在火炬設計和制造上的最新成果。綜合分析,筆者認為這款火炬的數量很有可能少于往屆,所謂“物以稀為貴”,其收藏價值也將因此提升。
冬奧火炬一組(李祥收藏)
當第一簇被人類親手點燃的火光劃破史前的黑暗,文明的史詩便以火焰為墨,在時間的長卷上書寫下不朽的篇章。火炬,這束穿越時空的圣火,從奧林匹亞山巔到萬里長城腳下,從青銅時代的祭祀坑到數字時代的元宇宙,始終跳動著人類最原始而崇高的精神脈搏。
1936年柏林奧運會火炬,現代奧運歷史上第一支官方火炬。李祥為中國最早收藏奧運火炬者(李祥收藏)
神圣起源:天地人神的火之契約。在古希臘赫拉神廟的考古發現中,祭火臺遺址里的碳14測定顯示,公元前776年的橄欖木灰燼與第一屆古代奧運會的紀年完美吻合。這些灰燼中檢測到的地中海橄欖油殘留,揭示了"圣火永續"的宗教儀軌。而在東方,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燎"字(編號HD-283),其象形結構生動展現了商人用松木火炬祭祀太陽神的場景。中國社會科學院2023年的最新研究證實,部分祭祀坑中的青銅器熔渣與當地松脂的化學成分高度匹配。東西方這些古老的火祭傳統,都體現了人類對火的敬畏與崇拜,是火炬神圣起源的有力見證。
1936年07月20日,柏林奧運會圣火在奧林匹亞點燃
奧林匹克火炬儀式,其起源可追溯至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取火種的英勇事跡。這一故事不僅賦予了火炬儀式以深厚的文化底蘊,更使其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神話與現實的橋梁。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開創性地舉行了點燃火炬和圣火接力傳送活動,為現代奧運火炬傳統奠定了基礎。1934年,國際奧委會正式決定從第十一屆奧運會起設立圣火儀式,在奧林匹亞赫拉神殿旁進行神圣的取火種儀式。1936年柏林奧運會首次實現了從奧林匹亞到主辦城市的火炬接力,這一傳統自此延續至今,成為連接古代奧運精神與現代體育盛事的重要紐帶。當火炬手高舉圣火奔跑時,他們傳遞的不再只是物理意義上的火焰,更是人類對和平、團結與進步的共同期盼。
2, 為何說米蘭冬奧傳遞火炬的數量會減少?
距離米蘭-科爾蒂納2026年冬奧會開幕不到300天,組委會昨日公開展示了奧運和殘奧的兩支傳遞火炬。火炬亮相的地點也很有講究,是在米蘭三年展和日本大阪世博會的兩場活動中舉行。根據組委會官宣,這款名為"本質"的火炬是由意大利完全自主研發。每支火炬重1060克(不含燃料),由回收的鋁銅合金制成,使用生物液化石油氣作為燃料——這是一種源自廢料的可持續氣體,可重復加注燃料最多使用十次。
夏奧火炬一組(李祥收藏)
火炬的開放式結構使其內部組件清晰可見,突顯了技術、可持續性與創新之間的平衡。組委會表示,每一支火炬都不僅僅是一個物件,更是一個標志,是米蘭科爾蒂納想要講述的故事的基本組成部分。奧運火炬呈現出藍綠色調,靈感源自意大利變幻的天空,而殘奧火炬則閃耀著反光的青銅色調,代表著殘奧運動員的內在力量。兩者都具有虹彩飾面,可以反射光線和周圍環境,加強了體育、自然與未來之間的聯系。更重要的是,火炬色彩能夠隨著外部光線變化而產生變化。
只在家鄉做了一次火炬手的薩馬蘭奇題詞并簽名的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火炬(李祥收藏)
從筆者直觀感受來說,這款名為"本質"的米蘭冬奧火炬無論從設計、材質還是燃料上,都極盡環保之能事,充分契合了奧林匹克議程改革的精神。尤其突出的一個特點是,火炬燃料可以重復添加使用十次,因此官宣材料中提到一個細節——可以大大減少接力傳遞時所需的火炬數量。按照以往的規則,火炬手在傳遞完成之后都會獲得一把作為紀念。但從目前情況分析,米蘭冬奧會是否會打破這個舊規的限制,同火炬手簽訂一個"環保條款",由數人共享一把傳遞火炬?筆者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小。
三,火炬的本質是傳承和團結,火炬收藏也是
2026米蘭冬奧火炬無論是材料、外形還是設計風格,都同1960羅馬夏季奧運會火炬有著一脈相承的文化傳承,畢竟兩者同樣出自亞平寧半島。1960年之前,奧運火炬大都采用鋼鐵鑄造,因此相對笨重,而1960羅馬奧運火炬首次采用鋁銅合金制造,充分顯示了當時的科技進步。這次米蘭冬奧火炬同樣采用鋁銅合金,沿襲了羅馬夏奧的材質主體,也充分體現了一種傳承。設計風格上的傳承更是一目了然,同樣走的極簡主義路線,只不過羅馬火炬更多展示古典文化,而米蘭火炬則傾向于未來風。
北京祥體育博物館常年展出歷屆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火炬
源自于古代奧運會的火炬傳遞,在現代奧林匹克復興運動中,直至1936年才正式恢復。筆者應該是國內第一位收藏并且展示1936年柏林奧運火炬的藏家,二十年前為了收藏這把"啞鈴"火炬,筆者也花費了相當不菲的代價。實話實說,第一眼看到這把形狀如啞鈴、表面光亮如鏡的所謂火炬,筆者心里打了好幾個問號——最大的疑問就是,1936年的東西為何锃亮如新?后來隨著不斷的研究和學習,得知火炬出自著名的克虜伯兵工廠,使用的都是最先進的材料,方才逐漸打消心中疑問。
2008年北京奧運會,體操王子李寧“飛天點火”
火炬是奧運會最經典的標志之一。盡管足球是"世界第一運動",而每屆世界杯都讓全世界球迷陶醉甚至瘋狂,但奧運會卻仍然是世界上最迷人的體育盛會。最關鍵的原因之一,就是奧運會擁有完備和充分的展示和傳播模式,聯接古今中外,其中五環標志、奧林匹克口號和火炬傳遞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成都即將舉辦世界運動會,而且將首次舉行火炬傳遞,這種變化就是充分重視到了火炬及接力傳遞的作用和意義。
霍金題詞的北京奧運火炬——2012年4月17日,被稱為"活著的愛因斯坦"的偉大科學家斯蒂芬·霍金,于劍橋大學接見中國的奧運收藏家趙曉凱,在趙曉凱收藏的北京奧運火炬上題詞,呼吁銷毀核武器,霍金題詞的內容是:"為了人類長期生存,為了世界和平,我們需要銷毀所有核武器!"(To ensure the long term survival of the human race we need to disarm all unclear warheads and promote world peace!)。
火炬的本質是象征傳承和團結,火炬收藏也是如此。筆者幼年意外腿疾,但我渴望與正常人一樣跑跳,祈盼運動競技上與他人一樣公平地馳騁,崇尚自強與公平、友誼、進步,收藏體現"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精神的體育文物活動,是最適合我因人制宜、因身施教的理想世界。從認識到實踐逐漸把自己最初收藏的陶瓷書畫等古董,轉換成了體育、奧林匹克藏品。奧林匹克藏品,是體現這最包容、最大眾、最直觀、最和平的國際性載體。
中國奧運首金獲得者許海峰將珍藏多年的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作為主火炬手跑入鳥巢穿過的火炬傳遞服贈送筆者
目前歷屆夏奧和冬奧的火炬,筆者基本都收藏了。通過收藏火炬,筆者得以認識了世界各國不同的收藏者,大家都是以傳揚奧運文化團結在一起,同時不斷學習和傳承奧林匹克文化。前不久,筆者十分有幸收藏到了一把巴黎2024年奧運會火炬,為祥體育博物館的展陳又添精品,也歡迎大家到通州宋莊的祥體育博物館參觀交流。筆者收藏的包括火炬在內的三萬余件藏品,期待和大家一起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