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鮮切花加工
直播銷售
谷雨三朝看牡丹,立夏三朝賞芍藥。菏澤,是聞名遐邇的“中國牡丹之都”,但是菏澤春日的浪漫與絢爛遠不止牡丹。隨著節序更迭,被稱為“五月花神”的芍藥,開始接替國色天香的牡丹,來延續春光之燦爛。時下,早期芍藥品種已初綻芳容,各大芍藥種植基地也逐漸進入鮮切花采收最忙碌的時節,不僅續寫著繁花美景,也讓花卉經濟“花開正艷”。
4月23日,在魯西新區佃戶屯街道花語汐牡丹芍藥種植基地,翠綠與粉暈交織的芍藥含苞待放。花海氤氳、層層疊疊,部分早期品種花蕊盡力吐芳,展現出絲毫不遜色于牡丹的美艷,微風拂過,花香滿溢,美不勝收。大田里,十幾位花農穿梭在花叢中,弓身勞作,左手扶著花苞,右手拿著鐮刀,一枝枝芍藥花便被切了下來,十分嫻熟。
在花田一側的加工車間里,工人們正有序忙碌著,采摘、打冷、去葉、綁扎、清洗、水養、入庫……整個流程緊張有序,或十枝一捆、或成把裝箱,經低溫冷儲后,發往北京、上海、深圳、昆明等一線城市,讓這份來自菏澤的浪漫抵達全國各地。
“我們主打的是反季節芍藥,正常售賣的芍藥花期是4月底到5月底,反季節芍藥是從4月初到5月底,這樣就把整個芍藥的花期拉長了。目前,每天每個品種的采摘量都在幾千枝左右。”花語汐牡丹芍藥鮮切花種植基地銷售經理王春亞說。
據介紹,該基地芍藥種植面積達400余畝,擁有近50個品種,像珊瑚日落、珊瑚魅力、三文魚、枕邊語等,都是備受市場青睞的品種。在種植過程中,基地針對不同品種的生長特性進行分區管理,為每一株芍藥打造“專屬套餐”,在土壤條件、灌溉方式到病蟲害防治上精心呵護,確保芍藥茁壯成長。隨著種植技術的不斷成熟,這里的芍藥產量逐年攀升,高峰期每天采收量8萬-10萬枝,發貨量也達到7萬-8萬枝。這些鮮切花不僅在國內市場暢銷,更遠銷海外,讓菏澤芍藥的花香飄向世界。
菏澤魯西新區的芍藥產業,不僅是一場視覺與嗅覺的盛宴,更是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在花語汐種植基地,長期雇用當地村民,為他們提供了穩定的就業崗位。在芍藥采收的高峰期,每天有近百名工人忙碌在基地,從采摘到加工,每個環節都需要大量人力,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增收。
同樣在魯西新區呂陵鎮的千興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數百畝芍藥種植基地里也是一派勞作景象。當地不僅批量銷售芍藥鮮切花,更通過“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的標準化模式推動芍藥產業升級。“我們的芍藥不僅花型飽滿、色澤艷麗,更兼具藥用價值。”合作社負責人孫廣印說,芍藥根可入藥,具有養血調經、涼血逐瘀等功效,花朵曬干后還可制成花茶,實現“一朵花、全鏈用”的經濟價值。
據介紹,目前,該合作社已形成350余畝種植規模,芍藥鮮切花產品覆蓋北京、上海、云南等一線城市。規模化種植不僅降低了成本,更通過統一品控贏得了市場口碑,成為菏澤芍藥產業的“新名片”。
菏澤芍藥資源日漸豐富,共有9大色系,11大花型,600多個品種。菏澤多個園區的芍藥種植面積總計達數萬畝,涵蓋國內外眾多珍貴品種。近年來,菏澤芍藥鮮切花產業發展迅猛,已成為全國栽培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芍藥鮮切花生產基地。魯西新區作為芍藥產業的重要聚集地,不斷加大對芍藥產業的支持力度,聚焦市場需求,豐富芍藥品種培育,延長花期,提高芍藥品質,拓寬銷售渠道。
菏澤報業全媒體記者 武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