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勞動節前夕,山西壺關縣太行山大峽谷紅豆峽的澳淶山莊迎來全新文化地標——由華鼎獎創始人王海歌匠心打造的“奮斗者小時光”面館正式開業。這家以24小時不打烊服務和每日100碗免費面致敬勞動者的特色面館,將傳統面食文化與奮斗精神深度融合,成為“中國最美山莊”的人文新名片。
十年匠心打磨,一碗面承載奮斗情懷
作為文化行業領軍人物,王海歌對山西面食文化有著深厚情結。自2010年起,他走遍全國尋味,歷時十余載將山西刀削面的勁道、重慶小面的麻辣、河南燴面的醇厚等九種經典面食工藝融會貫通,以“面食承載奮斗精神”為核心理念,打造出獨具特色的面食菜單。而這份對一碗面的執著,早在他少年時期便已埋下種子。
少年時期的王海歌家境并不寬裕,為求學寄宿在離家較遠的學校。那時的他癡迷閱讀,常常省下吃飯的錢用來買書,一日兩餐僅靠學校旁面館售價八分錢一個的燒餅果腹,久而久之成了店里的常客。面館伙計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總會在他買燒餅時額外贈予一碗面湯。清澈的面湯里漂浮著零星蔥花,升騰的熱氣模糊了少年的眼鏡片,卻暖透了他的胃和心。
在某個飄著鵝毛大雪的元旦,寒風如刀子般刮過臉頰,王海歌如往常一樣去買燒餅,卻被伙計熱情攔住:“老板要請你吃頓飯,謝你常來照顧生意!”推開門,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擺在桌上,兩碟清爽小菜點綴其間。面館老板是位六十多歲的退休老人,曾在省城工作,退休后開了這家面館。老人拉著他嘮家常,詢問學業與生活,笑著叮囑:“你是我們這兒最實誠的主顧,可得多來!”
那碗面條的滋味,成了王海歌記憶中最溫暖的味道。面條筋道彈牙,湯汁濃郁鮮香,下肚后渾身暖意升騰,更讓他懂得了平凡生活中的善意與溫暖。雪夜歸途中,踩著厚厚的積雪,少年心中暗暗發誓:等我長大了,一定要開一家面館,把這份溫暖傳遞給更多人。
2019年,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特殊時刻,王海歌與幾位新結識的朋友相聚河北正定。眾人談及夢想時,他道出了深藏心底的面館情結。彼時電視里正播放“最美奮斗者”表彰新聞,有人靈機一動:“叫‘奮斗者小時光’咋樣?”這個飽含情懷與力量的名字,就此成為承載夢想的品牌標識。
從疫情挫折到峽谷新生,匠心終成
創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原定于2020年1月開業的首家門店,因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沖擊被迫擱置。面對前期投入付諸東流,王海歌帶領團隊在困境中堅持:通過視頻會議優化產品工藝,研讀專業書籍提升經營理念,在靜默期默默積蓄力量。
直至遇見太行山大峽谷紅豆峽,這個擁有獨特自然風光與深厚文化底蘊的“中國最美山莊”,與“奮斗者小時光”的精神內核完美契合。團隊在此精心籌備,從桌椅擺放、菜單設計到服務細節,每一處都凝聚著對品質的極致追求,最終促成面館的華麗綻放。
暖心服務彰顯人文關懷,打造峽谷文化地標
“奮斗者小時光”面館不僅在產品上精益求精,更以暖心服務傳遞對勞動者的敬意。門店推出24小時不間斷營業服務,被游客親切稱為“一碗貼心面”;同時,每日為勞模、軍人及寫生畫家等群體提供100碗免費面,年預計送出36,500碗,以超百萬元投入踐行社會責任。
開業當日,面館內熱氣蒸騰,慕名而來的游客絡繹不絕?!霸谏剿g吃一碗熱面,還能感受到滿滿的人文關懷,這趟旅行太值了!”一位游客感慨道。未來,“奮斗者小時光”將繼續扎根澳淶山莊,以匠心面香為媒,傳遞奮斗精神,成為太行山大峽谷中溫暖人心的文化地標。
責任編輯:任芯儀(EN06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