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中講求“事在人為”。豐田“更中國”的支點,也恰恰是“人”。
文 /《汽車人》盧山
用Deepseek問“大象轉身”的含義,給出的回答是指“大型機構轉型在轉型時的遲緩和困難”,還特別拿汽車行業轉型新能源舉例。
Deepseek的答案或許是許多人對傳統車企轉型的固有態度。但是當下,這個解讀已經不再成立。因為就在這次上海車展上,豐田為“大象轉身”做出了新的標注——一個根基深厚的大型跨國車企,轉型也可以是堅定而迅猛的。
本次車展上,豐田攜手一汽豐田、廣汽豐田以及雷克薩斯聯袂出展,以“立全球 更中國”為題,通過“新體制、新產品、新期待”三大維度,全方位呈現了中國式繼承與進化2.0的全新舉措,以中國市場為創新原點,開啟跨國車企深度融入中國發展的新篇章。
豐田中國總經理 李暉
豐田中國總經理李暉表示:“在強化本土化經營的同時,豐田還著眼于在華事業的全產業鏈的提升,從管理體系、研發體制、商品研發、生產、銷售、服務、合作伙伴等全維度,推動中國發展速度配套的企業變革。”
兩年時間過去,2025年的上海車展,成為了檢驗豐田過去兩年體制變革的舞臺。
改變最重要的是人
合資品牌遇挫,幾乎是與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伴生而來的課題。過去幾年,中國車市正以前所未有的創新速度重塑行業規則,所有的合資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
但在經歷了短暫的遇冷之后,以豐田為代表的領先跨國車企,率先找到了自己的轉型之道。2023年,豐田啟動全球發展新體制,發布了“繼承與進化”和“以商品與地域為中心的經營”方針。
面對快速變化的中國市場,跨國車企如何保持競爭力?豐田認為,本地化戰略應從適應中國,轉變為由中國市場定義。
中國傳統文化中講求“事在人為”。豐田“更中國”的支點,也恰恰是“人”。
在本次車展前的技術空間活動中,豐田將車型背后的“人”帶到了舞臺中央。
鉑智3X中國首席工程師柳文斌、bZ5中國首席工程師王君華、鉑智7中國首席工程師葉志輝、下一代卡羅拉(參數丨圖片)中國首席工程師許天龍,四位年輕的中國首席工程師,在本屆車展上首次與大眾見面。
他們不僅是這四個全新車型的“主理人”,更是豐田深度本地化轉型的代言人。
未來,豐田將在繼承安心安全、品質可靠的品牌基因基礎上,用中國人的頭腦和方法,聚焦中國思維來進行產品研發,打造真正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特別是在研發體系方面,根據中國市場情況將產品研發的決定權從總部移交到中國,并設立兩個全新體制:
第一,ONE R&D研發體制。
豐田將豐田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IEM by TOYOTA),與一汽豐田、廣汽豐田、比亞迪豐田的研發中心進行統合,建立起中國獨立的研發體系,并將研發決策權從日本總部轉移至中國。
通過構建ONE R&D研發體制,豐田與中國一汽、廣汽集團、比亞迪等一起發揮各自優勢,跨越公司壁壘,開展人才交流與培養,以綜合實力更快效率地推動智電技術的研發。
第二,中國首席工程師(RCE)體制。
RCE,即中國首席工程師(Regional-Chief Engineer),這是對豐田主查制度(CE)的再延伸。CE在豐田的產品開發中,擁有很高的權限,覆蓋從商品企劃到研發/生產/銷售等一切內容。
基于“以商品與地區為中心的經營”的理念,為了能夠在中國制造出讓中國消費者滿意的產品,豐田中國繼承了日本豐田的CE制度并在中國進化出了“體制”。由中國人擔任車輛開發負責人,讓充分了解中國市場環境與消費者需求變化的年輕工程師擁有更大的權限,研發全新產品。
同時,豐田也通過堅定的本地化體制、中國智慧和本土人才,融合自身品牌的優勢,開發出更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產品,豐田正在快速躋身新能源的一線主流市場。
嶄新的本地化bZ家族
車展之上,豐田全新的bZ系列車型,是合資新車型中當之無愧的領銜作品。從豐田展臺稠密的人流也能夠看出,只要有好的產品,中國消費者依然喜愛和信賴像豐田一樣的合資品牌。
車型方面,bZ家族5款產品齊聚展臺,包括已上市車型鉑智4X/bZ3/鉑智3X/bZ5,以及全球首發車型鉑智7,覆蓋SUV、轎車、跨界車等多個產品線車型的集體亮相,體現了豐田電動化、智能化產品布局的持續深化。
在豐田的展臺上,我們就能看到由熟知中國汽車文化的RCE主導研發的BEV車型。
其中,全球首發的鉑智7是由廣汽集團、廣汽豐田、IEM by TOYOTA共同研發的BEV旗艦車型,也是bZ系列共通的豐田安心、安全、高品質與中國智慧科技的完美融合。
鉑智7的技術布局精準解決了當前智電市場的痛點,在備受市場好評的鉑智3X基礎上,其智能駕駛輔助技術更進化,并搭載鴻蒙座艙,提供更加智能的用車體驗。
在車展前一天開啟預售的bZ5,同樣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這款13萬元起售的新車,通過“全角度顏值、全守護安全、全沉浸智艙、全場景智能駕駛輔助、全保障QDR”五維核心價值,重新定義純電車型競爭力。
除bZ家族全矩陣亮相以外,豐田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上,全球首次披露煥新升級的bZ品牌世界觀,以安心、安全、先進三個關鍵詞,詮釋對消費者承諾的最基本的保障與責任。
bZ品牌回歸原點,重新定義車輛對客戶的意義,旨在進一步強化BEV產品實力,推動本土化經營理念。以人為本打造讓所有人都喜愛的具有駕駛樂趣的移動工具為理念,持續創造怦然心動體驗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豐田還一直致力于拓展移動自由的邊界,期待實現“Mobility for All(為了所有人的移動出行自由)”。在中國豐田積極導入福祉車、運動品牌GR、自動駕駛車型等產品與服務,提供多場景下的解決方案。
此外,產品展示了活力(Active)和城市(Urban)兩種場景下的不同改裝方案,以中國工程師的創意重構自由的場景。
《汽車人》說:
從1964年第一輛豐田皇冠引入中國,到今天已經過去了一甲子的時間。豐田為中國超過2000萬的用戶提供了安全安心舒適的用車生活,也讓豐田成為中國消費者最熟悉親密的汽車品牌。
一個品牌如何能夠在如此漫長的時間里保持基業長青,關鍵在于不對過去的成功路徑依賴,能夠以二次創業的心態保持敏銳觸感。
中國正在加快從生產型社會結構向消費型社會結構的轉型。從生產型到消費型轉變的重點,并非僅僅是企業的科技更新與生產線更新,而是對資源進行有效分配,使企業不再局限于產品的效能,而是將產品技術與消費者訴求結合起來,實現“以人為本”。
傳統全球車導入的合資1.0模式已經式微,與中國合作伙伴共創共進的合資2.0模式正在成為跨國車企的選擇。
但同樣是合資2.0,能夠合作共創到什么樣的廣度,能夠坦誠平等到什么姿態,能夠開放融合到什么樣的深度,決定了合資2.0的成色。
這對于包括日系品牌在內的所有跨國車企來說,都無異于一次“二次創業”。重新認識中國市場,重新理解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如同當年進入中國市場一樣。
中國不僅僅是一個區域市場,貢獻的也不僅僅是銷量和利潤,更將成為跨國車企新階段發展的產品定義中心、研發策源地和營銷指揮部。
就像這一次豐田的全新體制,與其盲人摸象般地揣測和迎合市場需求,不如用真正在地的工程師,開發真正適應當地消費喜好的產品,這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
看似簡單的道理,但并非所有的外資品牌都能夠做到這一點。根本原因在于,放權的前提是信任,信任的前提是認可。
作為全球第一的汽車品牌,豐田能夠率先認可、信任、放權給中國本土團隊,“大象轉身”的堅定和迅猛,或許遠超許多品牌的預料。
正如李暉所說:“‘共創汽車新未來’,這是豐田努力向移動出行公司轉型的堅定主題。我們將一如既往地與中國合作伙伴攜手,為了中國消費者展露出發自內心的微笑而全力以赴,也希望獲得大家由衷地認可,覺得‘有豐田,真好’。我們會為了實現‘Best in Town’而持續地努力。”【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