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隔壁老王,今天咱們不聊家長里短,就說說這臺讓我蹲在4S店試駕了三回的比亞迪宋(參數丨圖片)Pro DM-i。各位街坊知道我老王評車的規矩——不整那些虛頭巴腦的參數堆砌,咱就掏心窩子說說這車到底值不值得掏腰包。
先說最炸裂的,9萬出頭的混動車居然能跑1400公里!上周我特意從朝陽區跑到北戴河來回,全程沒加油,回來表顯還剩12%的電量。加油時加油站小妹盯著我油箱蓋直嘀咕:"大叔您這車油箱漏了吧?"這套第五代DM技術真不是吹的,1.5L自吸發動機熱效率做到43%,搭配EHS電混系統就像老北京豆汁配焦圈——絕配。虧電油耗3.79升?實測開空調跑市區也就4.2升,比我家那臺1.6L的軒逸省一半油錢。
動力表現我得重點嘮嘮。163馬力的電機初段加速比我家對門小伙子的思域還猛,紅綠燈起步時總有種開電動車的錯覺。但老王我得說句公道話,后段加速確實不如純電車型來得痛快,不過想想這價位還要啥自行車?特別要夸的是這套動力切換,發動機介入時要不是盯著能量流界面根本察覺不到,比早些年那些混動車型的頓挫強太多了。
底盤調校終于開竅了!前麥弗遜后多連桿的配置不算新鮮,但這次比亞迪請了奔馳團隊做顧問確實不一樣。過減速帶不再是"哐當"一聲,而是"咚咚"兩下就過去了。跑八達嶺高速時特意試了試緊急變道,側傾控制比老款強了至少兩個檔次。不過胎噪還是有點明顯,建議提車后自己換套靜音胎。
說到配置,這車簡直是把國產車的堆料精神發揮到極致。老王我活了大半輩子,頭回見著9萬多的車給配29個傳感器的。上周下雨天試那個"天神之眼"系統,在五環上自動變道比我家閨女考科目三時還穩當。最實用的是全場景泊車,我們胡同里那些犄角旮旯的車位它都能自己揉進去,比我們居委會劃停車位的張大爺還專業。
座艙這塊得重點表揚DiLink 100系統,12.8英寸大屏跟平板電腦似的流暢。但老王我得吐槽兩句:語音助手有時候太熱情,我正跟副駕老伴兒嘮家常呢,它突然插話"我在呢",嚇得老伴兒以為車里藏了人。還有那個3D控車功能,我家小孫子倒是玩得開心,可我這老花眼瞅著實在費勁。
安全配置方面算是把能裝的都裝上了,6氣囊+貫穿氣簾的組合在這個價位實屬罕見。特別要說說這個直接式胎壓監測,上個月扎了釘子立馬在中控彈出具體胎壓數值,連補胎店老板都夸這功能實在。不過那個緊急制動系統有點過于敏感,有次前面飄過塑料袋它就給我來個急剎,害得我保溫杯里的枸杞灑了一座椅。
空間表現中規中矩,我1米78的個頭坐后排膝蓋離前排還有兩拳,但地臺中間凸起比日系車明顯。后備箱塞得下我家那輛26寸的永久牌自行車,但得把遮物簾拆了才行。最貼心的是后排座椅放倒后能當雙人床,上周帶老伴兒去野營愣是省了帳篷錢。
幾個小細節很得老王歡心:VTOL移動電站能帶動我的茶藝套裝,在河邊煮茶時隔壁釣友都饞哭了;NFC鑰匙再也不用擔心忘帶鑰匙,現在連我家防盜門都換成指紋鎖了;自帶的ETC不用插卡,過收費站時再也不用撅著屁股找卡片。但車載行車記錄儀的畫質真該升級了,晚上連前車車牌都拍不清。
最后說說這車的不足。首先快充功率才18kW,隔壁廣汽的車都做到80kW了;其次后排沒有加熱通風,我們北方冬天坐后排還得墊羊毛墊;最要命的是保養政策,混動系統必須去4S店保養,路邊攤老師傅看見這套動力總成直搖頭。
說到價格,9.28萬起確實香,但老王我建議直接上115km續航版本。多花這1萬塊錢不光續航更長,還多了座椅加熱和氛圍燈。現在置換補貼加地補能省1萬塊,相當于白送套真皮座椅。不過得提醒各位,這車現在訂車得等一個半月,我們小區已經有五戶人家下單了。
總的來說,這車就像胡同口那家開了三十年的早點鋪——看著不起眼,但用料實在價格公道。要我說啊,現在買燃油車就像用BP機——不是不能用,是真沒必要。各位要是信得過老王我這雙開了四十年車的老手,趁著補貼還沒結束趕緊去試駕,記得試完回來請我喝二鍋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