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公眾號名片關注伢大富談留學
前不久,新加坡第一任總統已故尤索夫·伊薩的夫人艾莎女士與世長辭,享年91歲。
作為新加坡建國時期的重要人物的家屬,艾莎女士的逝世引發了社會各界的深切緬懷,許多政要也前往悼念。
一時間,新加坡總統這個角色又進入了公眾視野。
但有趣的是,說起“新加坡當家人”,不少國人第一反應卻是李光耀、李顯龍父子。
這兩位的名字在亞洲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其實,他們都不是總統,而是新加坡的總理。
所以問題來了:在新加坡,到底是總統大,還是總理更“牛”?
一國雙首腦:總統負責微笑,總理負責忙
在現代國家體系中,通常有兩個頭頭:一個是國家元首,一個是政府首腦。以美國為例,總統就是一人兼兩職,既是國家象征,也是行政大權在握的人。
而英國、日本這樣的國家,則是典型的議會制——國王或總統代表國家形象,真正說了算的是首相或總理。
新加坡自1965年獨立后,也選擇了議會制。于是就有了現在這個設定:總統一位,總理一位,聽上去一人負責國家門面,一人負責國家內務。
總理:真正掌舵的那一位
先來看“總理”這一職位。不夸張地說,新加坡的總理基本就是“總導演+編劇+主演”三合一。
目前,新加坡的總理年薪大約是220萬新幣,換算成人民幣是個眼睛會瞪圓的數字——超千萬。
這個工資水準不是為了“炫富”,而是希望吸引最優秀的人才進政府,而不是都想去當銀行CEO。
總理負責國家的發展方向、制定政策、安排部長、應對各種“頭痛雜癥”,是真正意義上的政府首腦。
新加坡能從漁村逆襲成“亞洲小巨人”,和坐在總理這個崗位的人密不可分。
總統:你以為我只是個“儀式擔當”?
別急著下定論。雖然總統看起來更像是參加典禮、握手剪彩的“微笑大使”,但其實——新加坡總統不是“吉祥物”,也不是“擺設”。
新加坡總統年薪也不低,大約154萬新幣,比總理少,但也絕對是“頂流收入”。而他手里,還真握著幾把關鍵的“王牌”:
新加坡總統的“五大實權”:
掌握國家儲備金的“第二把鑰匙”:政府要動用儲備金,總統必須點頭。
根據議會建議任命總理:雖然是“形式為主”,但理論上,總統有選擇權。
有權拒絕解散國會:總理不能隨便說“我要解散”就解散。
否決國家機構和政府公司的預算案:不滿意可以say no。
在內閣建議下,赦免死刑犯:某些時候可以行使“總統特赦”。
此外,總統在一些“特別操作”中還可以扮演關鍵角色。
例如:如果總理拒絕對某個部長啟動貪腐調查,總統可以選擇無視這個決定,強行開啟調查。是的,總統有時候能反手就是一個“回馬槍”。
想當總統?先看看門檻高不高
首先,想競選總統,得是新加坡公民,年滿45歲,并且在新加坡至少住滿10年。
不過,這還只是基本條件。更重要的是:得辭去政黨身份,成為“無黨籍”候選人。總統必須代表全民,而不是哪個黨派。
另外,為了體現種族平衡,新加坡還有個挺特別的規定:如果某個種族連續30年沒有人當選總統,那下一屆就“預留名額”給這個種族候選人。
這就是為什么2017年總統選舉中,只有馬來族候選人可以參選,最終由哈莉瑪女士當選。
總統也有趣事一籮筐
說到哈莉瑪總統,那可是新加坡史上頭一位女性總統,同時也是第一位戴頭巾的國家元首。
上任時,她堅持繼續住在原本的組屋(新加坡的政府公寓),而不是總統府,成了媒體熱議的焦點。
后來因為安保原因,而且也跟附近鄰居造成困擾,她才不得不搬離她的組屋,等總統卸任后,她又搬回她的組屋居住了。
還有前總統納丹(S. R. Nathan),是印度裔新加坡人,他曾經是新加坡歷史上“最年長”的總統,上任時已年近八旬。
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早年曾親自與劫匪談判、換回人質,被稱為“總統中的硬漢”。
所以,總理大,還是總統大?
如果從實權角度來看,新加坡的總理才是真正的“掌舵人”,幾乎所有政策、內政外交都由總理主導。
總統則更多地是國家穩定的象征,在關鍵時刻提供“制衡”和“最后一道防線”。
他就像一位沉穩的“保險箱守門人”,平時低調,一旦國家要動真格的錢或做大動作,他就可以出手干預。
艾莎女士的離世,讓我們再一次想起那些為新加坡打下基礎的人物。
而她丈夫——新加坡的第一任總統尤索夫·伊薩,雖然不如李光耀那樣頻繁出現在媒體上,但也是這座城市國家走向現代化的基石人物。
在這個看重實干的國家里,總統與總理各有各的角色,各司其職,合力維護新加坡的穩定與繁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