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房段子』,您相見恨晚的房產軍師,目前已為10000+成都購房者提供了一整套房產買賣的解決方案。
我向來以實戰主義,穩中求進,并完全站在購房者的實際情況和需求的角度,輔以我在成都樓市超過13年摸爬滾打的經驗,給出最合理的買賣、置換、選籌和落地實操方案。
房段子購房咨詢團隊(幕后分析及數據+資格、社保、公積金、貸款合作團隊+新房、二手房買賣團隊),針對你的個人問題,一些簡單的可以直接免費回答。
復雜或者定制一些的問題,我們目前提供——
①單次咨詢(¥200元,單次問題及后續發散追問,限時1-2天);
跨越階層,簡稱躍階,更多的是時代風口,而非個人努力。
像最近幾年倒騰買房賣房的,有幾個是賺大錢的?能保持不虧就很不錯了,而絕大多數,都要面臨虧損的問題,這是無差別攻擊的狀態。
這也是近年多次強調的,從投資(投機)屬性,轉變為消費(改善自住)屬性。
很多人不敢算賬,不然虧得一塌糊涂。以400萬買一套140平的新房為例,單價已經來到了2.85萬。
400萬只是顯性的成本,隱形的成本呢?
按照持有3年(算極限最短的了)來看,利息成本已經有32.7萬。(首付3成,貸款7成,首付原本拿來存定存,按照利率2.3%計算,利息是8.28萬;然后貸款的利息按照30年等額本息,3%的利率計算,則是24.42萬。
交房后還有很多雜七雜八的費用,維修基金,物業費就算1.5萬;契稅就算3.8萬;軟裝就算16萬(封窗、柜子等,豐儉由人);二次交易中介費1%算4萬。
隱性成本已經高達58萬,總價來到458萬,此時單價已經漲到3.27萬,漲了約15%。
短短三年,的確沒有信心以458萬的價格出手,畢竟還要面臨周邊更迭代更改善的新房壓迫,也面臨海量改善二手房的內卷。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情況,那就是交房后直接出租,省去軟裝(-16萬軟裝),又有租金回報(6萬收益),那么持有成本是436萬,折合單價3.11萬,略好,但也不足夠好,而且純投資毫無退路。
如果單純用投資的心態去分析買房,這無疑是一場死局。
那為什么還要那么多人要去買新房呢?
少虧即賺。
接上一話題,為啥說,躍階,更多的是時代風口。
普通老百姓想賺大錢,靠打工基本是不可能的,成都的小兩口一個月2萬算頂天了,一年24萬,除開吃喝就10來萬,擁有200萬的凈資產,得整整20年,所以這條通道是幾乎被堵死了的。
唯一的適合普羅大眾的,還得是抓住了10年前的那一輪普漲行情。
大概2014-2017年,這短短三四年能抓住風口買房,甚至多買幾套房的家庭,資產基本都實現了翻倍,三倍,甚至四倍的結果。
一套60萬買入的房子,高點可以來到200萬左右,這就是妥妥的躍階。當時要是買了2套呢,3套呢?家庭的三五百萬凈資產就跟著來了。
誰敢想?自己有生之年也能(變相地)中一次500萬大獎?
按照年齡倒推,這群人基本是1995年以前出生的人,80末90初雖然整天喊苦,但時代是給了紅利機會的。
這群人也是當前成都樓市的中堅力量,現在要做的不是打江山,而是守江山。
如果沒有那次時代的紅利,沒有這群人,成都房價現在還是重慶長沙水平。
1996-2000年出生的人,大學畢業,有買房意識的時候已經來到2018年,快進快出還是能掙點三碎銀子,但就怕沒在高點跑路,又慢慢跌回到了2018年。
所以要躍階,普通人的努力真的不值一提,更多的還是要等風來。
期待大家都能住上好房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