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龜下目—麗金龜科
真核生物域
動物界
真后生動物亞界
蛻皮動物總門
節肢動物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有翅亞綱
新翅下綱
鞘翅目
多食亞目
金龜下目
金龜總科
麗金龜科
麗金龜科(學名:Rutelidae),鞘翅目下的一科。觸角鰓葉狀,一對爪不等長、可相互活動,體色多較鮮艷的中、大型粗壯甲蟲。通稱麗金龜。
1.形態特征
多數種類色彩艷麗,有古銅、銅綠、墨綠等金屬光澤,不少種類體色單調,呈棕、褐、黑、黃等色。體小型到大型,以體型中等者為多。體多卵圓形或橢圓形,背面腹面均較隆拱。頭前口式,頭面多簡單,觸角9-10節,以9節者為多,鰓片部一律3節組成。前胸背板橫闊,前狹后闊。小盾片發達顯著,三角形。后胸后側片及后足基節側端不外露。臀板外露。胸下被絨毛。足發達,中足、后足端部有端距2枚,各足有爪1對,大小有異,前足、中足2爪之較大爪末端常裂為2支。
2.種類分布
分布遍及全球,熱帶地區最多。世界記載3500余種,中國記載近300種。中國種類主要是東洋區成分,古北區成分較少。中國雖少特有屬,但特有種卻不少,如異麗金龜屬中的草褐異麗金龜、深綠異麗金龜以及喙麗金龜屬中的許多種。該類昆蟲種類繁多,形態多樣,依據形態特征建立的分類體系及系統發育關系始終存在許多爭議。
迄今全球已記有麗金龜近3000種,中國已記錄近400種。成蟲危害植物地上部分,幼蟲(蠐螬)則食害作物、植物地下部分,是常見的地下害蟲。銅綠異麗金龜,廣布于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寧夏、甘肅、河北、山西、陜西、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湖北、江西、湖南及四川;國外的分布記錄為蒙古,朝鮮。
3.危害范圍
鞘翅目麗金龜科種類盛發于森林和平原,許多種類為害喬木、果樹、灌木、綠化觀賞樹和樹苗,特別是闊葉樹被害嚴重。其幼蟲(蠐螬)在地下對很多作物造成大害,甚至可達到毀滅性的損害。經濟上重要的種類如是江蘇、浙江、山東、華北和東北南部廣大地區的主要地下害蟲種類之一,(又名囚紋麗金龜)是華北、東北的重要地下害蟲,額喙麗金龜是新疆防護林帶的首要害蟲。
很多種類是農、林、牧業的常見害蟲,其成蟲為害植物的葉、花、果實等地上部分;幼蟲(蠐螬)寄主廣泛,可為害各種作物的地下部分,是常見的地下害蟲類群。
麗金龜以植物為食,常為害喬木、灌木等樹木和觀賞性植物等。幼蟲(蠐螬)對很多農作物根莖等造成損害,是常見的土壤害蟲。
4.蘋毛麗金龜
蘋毛麗金龜(學名:Proagopertha lucidula),屬鞘翅目麗金龜科。分布于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安徽、江蘇等省均有分布。寄主有11科30余種。主要有蘋果、梨、桃、櫻桃、李、杏、海棠、葡萄、豆類、蔥及楊、柳、桑等樹木。以成蟲食害花蕾、花芽、嫩葉等。在發生盛期,1個花叢上常集10余頭,將花蕾吃光,此種現象主要發生于山地果園。
(1)形態特征
成蟲:體卵圓形,長10mm左右。頭胸背面紫銅色,并有刻點。鞘翅為茶褐色,具光澤。由鞘翅上可以看出后翅折疊之“V”字形。腹部兩側有明顯的黃白色毛叢,尾部露出鞘翅外。后足膠節寬大,有長、短距各1根。
卵:橢圓形,乳白色。臨近孵化時,表面失去光澤,變為米黃色,頂端透明。
幼蟲:體長約15mm,頭部為黃褐色,胸腹部為乳白色。
蛹:長12.5~13.8mm,裸蛹,深紅褐色。
(2)生活史及習性
1年發生1代。以成蟲在土中越冬。3月中旬成蟲開始出土,5月末絕跡,歷期的30天。5月上旬田間開始見卵,產卵盛期為5月中旬,下旬產卵結束。5月下旬至8月上旬為幼蟲發生期。7月底至9月中旬為化蛹期,8月下旬蛹開始羽化為成蟲。新羽化的成蟲當年不出土,即在土中越冬。由于成蟲最喜食果樹花,也取食林木花和嫩葉,因而明顯地表現出隨各種寄主植物的物候遲早而轉移為害。成蟲出土后,先集中在早期開花的黃柳上為害,至4月下旬、5月上旬漸次轉到旱柳、小葉楊、梨樹、榆樹上為害花和嫩葉,至5月中旬蘋果花盛開,則集中到蘋果上為害。在沒有蘋果的地區,最后常常分散到加拿大楊等寄主上。成蟲喜群集在一起取食。通常將一株樹上的花或梢端的嫩葉全部吃光以后才轉移為害。有時1頭成蟲可在1株樹上連續取食2~3天。雌蟲出土后即行交尾,每日交尾時間多集中在午前。交尾后成蟲入土,開始產卵。每雌蟲平均產卵21粒左右。卵多產于土貢疏松而植被稀疏的表土層中,產卵深度以11~20cm處最多。卵期20天左右。幼蟲孵化后。
以植物的細根和腐殖質為食。成蟲無趨光性。成蟲出土一般有兩個盛發期。第一次出現在4月下旬,占總蟲數的30%;第二次出現在5月中旬,占總蟲數的65%。成蟲出土活動與溫度和降雨有直接關系。如平均氣溫在10℃以上、雨后常有大量成蟲出現。當地表溫度達12t,平均氣溫接近11℃時,成蟲白天出土,上樹取食,但傍晚仍潛入土中;當平均氣溫達20 度以上時,成蟲于樹上取食,不再下樹,直至產卵。成蟲的假死習性與溫度也有很大關系。當氣溫低于18℃時,假死習性非常明顯,稍遇震動則墜落地面;氣溫高于22℃時,成蟲假死習性不明顯。風對成蟲的活動影響也很大。風速在5級以下時,成蟲可以自由飛行;高于5級,則多順風沿地面匍匐飛行,有時被風吹落地面。成蟲在林帶中的分布亦受風的影響。以林帶背風面蟲口密度大,被害率亦高;迎風面則相反。該蟲耐旱性較強,成蟲活動、取食均在較高燥處,產卵也在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沙土中。
5.脊紋異麗金龜
脊紋異麗金龜(學名:Anomala viridicostata),頭、前胸背板有時連小盾片和臀板基部墨綠色,唇基,前胸背板寬側邊,臀板,胸部腹面,各足股脛節淺黃褐色,鞘翅單數窄行距,肩突和端突,側緣寬條暗褐色。
(1)特征
體長14.5-18mm。各足脛跗節紅色(后足的色深),腹部紅褐,有時各腹節基黑褐,兩側和端部淺黃褐;有時鞘翅墨綠,在第3,5,7窄行距中部各具1淺黃斑,最外側斑長形。唇基前緣近直,上卷頗強,皺褶細。前胸背板橫刻點粗密;側緣中部彎突,后角鈍角或略大于直角;無后緣溝線。鞘翅布濃密粗刻點和橫刻紋,刻點溝行深,單數行距圓脊狀隆起;側緣具頗寬平邊。臀板密布粗橫刻紋。
(2)生活習性
在福建一年1代,以3齡蠐螬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蠐螬開始活動,5月下旬蠐螬期結束。4月底開始化蛹,5月上、中旬為化蛹盛期;低海拔山區5月上旬開始羽化,盛期在5月中、下旬,6月上旬羽化結束。6月中、下旬為交尾、產卵盛期。6月下旬至7月初為孵化盛期。10月上旬3齡蠐螬做土室開始越冬。
(3)分布范圍
浙江,湖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
6.油菜蘋毛麗金龜
油菜蘋毛麗金龜(學名:Proagoper thalucidula),屬于麗金龜科。國內分布廣泛,北起黑龍江、內蒙古,南至長江附近,最南到達浙江文城、安徽合肥、河南信陽、四川重慶;東接前蘇聯,西達甘肅、青海,折入四川、云南。華北、內蒙古、甘肅、青海密度較大。
(1)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8.9-12.2mm,寬5.5-7.5mm。體型小,呈長卵圓形,背、腹面弧形隆拱。體除鞘翅外黑或黑褐色,具青銅色光澤。鞘翅茶色或黃褐色,半透明,常有淡欖綠色泛光,具9條刻點列,列間尚有刻點散布。臀板短闊三角形,密布長毛刻點。體下絨毛厚密,中胸腹突強大前伸,長短不一;后胸腹板中央寬深凹陷成縱溝。前足腸節外緣2齒,雄蟲內緣無距。
(2)病原
年發生1代,以成蟲在土中越冬。成蟲3月下旬至5月中旬出土活動,為害盛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幼蟲于8月下旬潛入深土層筑室化蛹,9月下旬成蟲羽化,并在原處越冬。成蟲白天活動,無趨光性,喜食蘋果樹的花,也為害留種蔬菜花。
(3)為害特點
成蟲食害蔬菜花和嫩葉,嚴重影響油菜正常發育。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