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評論員 丁靜 馬曉冬
近日,有平臺公司宣布取消周末單休、雙休循環的“大小周”工作制度,在互聯網上引起熱議。有人認為勞動者可以獲得更多休息時間,有人認為取消“大小周”可能會降低工資收入,甚至造成“隱性加班”,治標不治本。
企業為保障員工休息權取消“大小周”的出發點值得肯定,但更為重要的在于落實。不少人在網絡上吐槽,稱“大小周”只是表面現象,有的公司有“大小周”,但是周末上班那一天其實也沒什么事;有的公司說是“雙休”,但活兒干不完,休息時間根本不可能自己安排。因此,企業取消“大小周”后,要防止加班變成了“自愿”,更要防止“顯性加班”成了“隱性加班”。
加班是用人單位為了完成某一項任務的臨時性舉措。但現實中,一些用人單位疏于提升管理效率,為了降低成本,將兩個人的工作量分配給一個人,必然導致加班。還有一些企業,對市場的調研不夠深入,存在決策失誤、流程冗余等多方面問題,使員工陷入頻繁加班的困境,削弱了企業核心競爭力,也不利于長遠發展。
近年來,多家互聯網企業紛紛宣布取消“大小周”,多家知名企業也相繼推出“反內卷”措施。企業主動破“內卷”,正是尋求從“人力驅動”向“效率驅動”“創新驅動”轉型。已有不少企業通過實踐證明,保障員工休息時間,既能提升效率,還能增強企業創新力。
整治“隱性加班”,要調整考核導向。企業要聚焦工作效率而非工作時長,摒棄一切形式主義加班。要通過優化流程、技術賦能、合理分工等措施減少無效加班。同時,企業負責人要提升企業管理效率,加強科學決策,改革工作流程,從根本上減少加班現象。
反“內卷式”加班,關鍵在于減少形式主義,真正創造勞動價值。企業要從制度規范上取消頻繁的工作匯報,放棄把PPT的精美程度與工作態度掛鉤,從效率出發優化考核體系,以人性關懷營造創新“溫床”。在保障員工休息權的基礎上,讓他們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盡展其才。
來源:半月談新媒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