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到處上訪鬧騰。現在懂了,依法辦事才是正道!”4月27日,在豐都縣群眾來訪接待中心,義務宣講員彭大姐說。這位曾經的“老上訪戶”,如今已成了當地法治化信訪的“代言人”。
彭大姐的轉變,是重慶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賦能社會治理現代化的一個生動縮影。
“我們以法治化為主線,數字化為引擎,打造出信訪矛盾化解的‘全鏈條’,讓社會治理既有深度,更有溫度。”市信訪辦相關負責人說。
豐都縣在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中,創新探索出了“2+30”宣講做法,即在縣級層面,組建“干部+群眾”雙宣講團講政策、說法規,在30個鄉鎮(街道),各組建一支宣講隊,深入田間地頭解心結。
去年以來,我市堅持分眾化宣傳信訪法治先行,建立“干部篇、群眾篇”法治宣講模塊,強化分類精準宣傳,推動“干部講責、群眾講法”,促進干部工作行為和群眾信訪行為“雙向規范”。截至目前,全市集中宣傳宣講2000余場次、受眾130余萬人次。
不久前,在永川區華茂商圈,一家餐飲店老板曾某某剛經歷了一場“閃電調解”。一位顧客的孩子在就餐時摔倒擦傷,雙方因責任劃分及賠償問題僵持不下,商場工作人員建議:“掃這個碼,上‘快點調’快速申請調解!”
值班的中山路街道專職調解員趙定楠接收到申請后,迅速介入,將雙方邀請到位于華茂商圈的“解紛小超市”組織調解,通過專業、耐心的勸解,不到一小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
“快點調”是永川區打造的在線矛盾糾紛化解平臺,群眾通過微信小程序或是“渝快辦”App-區縣服務-永川區-特色服務-人民調解窗口進入提交申請,平臺自動分流至三級調解網絡——區調度中心“一屏掌控全局”,鎮街調委會“接單響應”,村社調解員“上門服務”。
數字化不僅提速信訪事項受理辦理,更賦能黨委政府決策。市信訪辦強化基層基礎,推動信訪工作線下平臺整合、線上資源聚合,將信訪工作融入鄉鎮街道“141”基層智治體系,努力推進群眾信訪訴求“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構建以解決問題為核心的前端抓源頭預防、中端抓規范辦理、末端抓監督追責的“三環節”化解鏈條,強化數字賦能“一網通辦、全程盯辦”,初次信訪事項一次性化解率持續提升,推動全市信訪形勢持續向好。(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楊鈮紫 實習生 雷晨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