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正式發布GB38031-2025《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以下簡稱《新國標》)強制性國標,計劃于2026年7月1日正式實施。與現行的2020版國標相比,新國標直接打破了“給乘客留出5分鐘逃生時間”這個及格線,將“不起火、不爆炸”這一原本屬于企業技術目標的要求,升級為具有法律效力的強制規定,堪稱“史上最嚴電池安全令”,因此引發輿論熱議。繼前不久工信部發布公告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禁止夸大和虛假宣傳”后,新能源車再次迎來政策“緊箍咒”。
國家為何更新強制性國標?
近年來,動力電池技術發展迅猛,快充、高密度電池日益普及。伴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持續激增,電池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頻頻見諸報端。特別是近期小米SU7(參數丨圖片)湛江碰撞起火,再次將電池安全問題推到風口浪尖。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召回技術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接收與分析新能源汽車火災事故報告550余例,開展事故深度調查1300余例。
從車質網投訴情況來看,2018年至今收到的“車輛自燃”投訴多達百余宗,大部分都集中發生在2022年-2024年之間,占比超7成。如今,動力電池安全問題不僅對消費者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威脅,在一定程度上也延緩了新能源車快速普及的腳步。
據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電動車輛分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電動車輛分標委”)公布的信息顯示,在2024年2月其針對36家整車和電池企業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已有78%的企業具備了動力電池不起火、不爆炸的技術儲備。雖然這個占比數字令人欣喜,但仍有部分企業技術水平相對落后,在動力電池產品中采用低質電芯或簡化BMS(電池管理系統)功能,導致產生安全隱患。汽標委電動車輛分標委秘書長劉桂彬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就新能源汽車火災的原因而言,動力電池是首要因素。其中也分為外因和內因兩大類,外因主要是由于電池過充、充電功率過大以及車輛發生較大沖擊碰撞所引起的;內因則來自于動力電池的生產質量不穩定。
因此,在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當下,保障動力電池安全的緊迫性尤為凸顯。工信部適時推出《新國標》無疑向所有整車和電池企業敲響了警鐘,通過提高安全標準和優化統一的測試流程,一方面給持幣待購的消費者吃下一顆“定心丸”;另一方面通過設立的技術門檻淘汰那些不符合標準的低質產品,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高,優質企業將獲得更大發展空間。有機構分析認為,《新國標》的實施,合規電池系統的成本預計將增加15%-20%,二線電池企業的改造成本超過5億元,預計30%產能面臨關停。
最嚴動力電池標準,嚴在哪?
與現行的標準相比,《新國標》作出了多項內容調整,包括修訂熱擴散測試、新增底部撞擊測試、新增快充循環后安全測試以及明確同一型式判定條件等。
1、安全要求更嚴苛。此次《新國標》最引人關注的就是針對熱擴散測試的修訂,不僅優化了測試方法,明確了待測電池的測試條件,如電池溫度范圍、上下電狀態、觀察時間等;同時,要求電池在熱失控后至少5分鐘內發出報警信號,且不得起火、爆炸,煙氣不得對乘員造成傷害。相比之下,過去的熱失控測試重點是在“逃生時間”,要求電池單體熱失控后5分鐘內提供事件報警,為乘員逃生及救援留出時間。而在《新國標》中,著重強調的是“主動抑制”,要求電池單體熱失控后5分鐘內報警,2小時觀察期內不起火、不爆炸。另外,在測試方法中還新加入了“內部加熱”,用來模擬電池內部短路等復雜故障,更接近于真實熱失控狀態。同時,所有監測點的溫度必須控制在60℃以下,這就意味著電池需要多重防護,從電芯級的阻燃材料、模組級的隔熱設計,到系統級的智能監控,缺一不可。
2、新增測試項目,覆蓋更多風險場景。除了安全要求升級外,《新國標》還新增了2項測試,即底部撞擊測試和快充循環安全測試。前者是針對真實的道路風險推出的,旨在考察電池底部受到撞擊后的防護能力。在日常駕駛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車輛“拖底”的情況,這對于大多數電池包布置于底盤的新能源車來說存在很大的安全風險。測試方法為30mm直徑撞擊頭,150J能量撞擊3次,要求電池在受到撞擊后無泄漏、外殼破裂、起火或爆炸現象,且滿足絕緣電阻要求。比亞迪刀片電池的龍骨結構、寧德時代CTP3.0仿生蜂窩結構等創新設計,皆是為此類測試量身打造的。
同時,針對現如今車企瘋狂“內卷”充電效率,導致頻繁快充出現電池老化的問題,《新國標》也設立了門檻。在新增的快充循環安全測試中,重點考察具備在15分鐘內將電池從20%充電至80%能力的電池單體,要求其在完成300次快充循環后,仍能通過外部短路測試,達到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
3、部分測試項目要求升級。《新國標》對于一些測試項目提出了更嚴格的技術要求。如,振動測試SOC從不低于50%提升至最高SOC;擠壓測試增加絕緣電阻判定條件;針刺速度從0.1-10mm/s調整為0.1-1mm/s等,更準確地評估電池在各種極端情況下的安全性能。
新標準落地會帶來哪些積極影響?
從市場角度來看,《新國標》落地后,對于動力電池市場將起到強監管的作用。特別是此次提出的“不起火、不爆炸”的安全要求,直擊當下消費者的痛點,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消除其對于新能源汽車安全隱患的顧慮,提振汽車市場消費信心。而快充循環測試標準的提高,則降低了“快充折壽”風險,讓新能源車在各種極端環境下都能保持良好的性能。另外,未來在購買新能源汽車時,可關注車輛是否通過新國標認證,此作為購車的核心參考要素。
對于企業而言,《新國標》的落地意味著在電池安全方面必須要投入更多的研發資源,部分技術落后的企業可能因無法達標而退出市場。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現階段主流的動力電池都是使用液態電解質的鋰離子電池,受其化學特性影響,如果電池包結構和防護設計不到位,想要做到各類極端場景下不起火、不爆炸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因此,新標準的推出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倒逼企業進行電池材料創新,如加大固態電解質鋰離子電池的研發力度,持續進行電池包結構優化,以及智能熱管理等技術的迭代升級。
此外,《新國標》制定過程中參考了UN R100聯合國電動汽車安全法規、ISO 6469-1電動汽車安全標準、IEC 62660系列動力電池性能測試等國際標準。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新國標》的嚴苛要求將有助于提升中國電池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同時也為汽車出口掃清了技術壁壘。
總結:
此次《新國標》的修訂,標志著我國在動力電池安全標準方面邁出重要一步,對于穩定新能源汽車市場消費信心起到重要且積極的作用,同時也將促進動力電池市場更加規范、有序的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