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個年頭,你還在雞娃嗎?還會選擇雞娃嗎?
跟大家說件事兒,最近我家孩子情緒不太好,天天吵著要從參加了一年的學校管樂團退團。他練的是薩克斯,在學校跟著老師學,還找了私教,堅持了一年,可始終處于吊車尾的狀態,進步不大,勉強能跟上。在學校總被老師批評,還被同學嘲笑,這讓他心理壓力很大,對學樂器也越來越抵觸,三天兩頭就跟我們商量,能不能不練薩克斯了。
我夫人對此堅決不同意,她一邊鼓勵孩子繼續堅持,一邊苦口婆心地給我上課,說小孩還是要積極,不能輕易放棄。現在費力培養,是為了孩子以后能有更好的生活,到時候孩子也會感謝父母的良苦用心。這話聽起來似乎有道理,但我有個疑問,孩子現在的生活不就挺好嗎?還能怎樣更好呢?孩子現在埋怨父母,20年后再來感謝父母,這還有意義嗎?換句話說,像我們這種家庭,還有雞娃的必要嗎?我覺得真沒必要。
今天我就給大家詳細聊聊。像我們這種家庭,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有很多,雖不屬于大富大貴,但在物質和精神方面都還算富足。比如我和夫人都是985大學研究生,有穩定體面的工作,每月有持續的現金流,還有副業加投資構建的多元化收入模式。再加上兩套一線核心城區房產和一套沿海房產,且都無貸款。只要經濟基本面能在未來20到30年繼續保持,一家人過上有產階級的優渥生活,問題不大。
在這種情況下,我真不奢望孩子能靠讀書改變階層,畢竟自己能給孩子托底。別的不說,房產可以給他留一套,他自住也好,收租也罷,總能少花一大筆錢。找工作肯定也會幫他想辦法,實在不行,就來我們金融圈混混,憑老爸的資歷,入門還是沒問題的。
退一萬步講,如果孩子實在不想上班,就當幾天全職兒女,陪陪我和他老媽,一起全世界旅游,給我們帶來點情緒價值,這不也是一件美事嗎?人生幾十年,這難道不是很多人的夢想嗎?
當然,我說這些的前提是咱孩子就是個普娃,各方面普普通通,沒啥突出的長處和天賦。如果你一早發現孩子是可造之才,又肯學,家長當然要全力支持,幫孩子提前規劃。但如果孩子真就是個普娃,像我家孩子這樣,家長一門心思雞娃,孩子也成不了學霸,就算成了學霸,以后掙的家底兒可能也有限,搞不好還會因為壓力過大,和家人關系不和,甚至出現心理問題,那就麻煩了。
今天我就刷到北京兒童醫院關于孩子拒絕上學的接診數據,已經有1萬人次。設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我家孩子也成為這一萬人之一,那絕對是整個家庭難以承受的災難。兩相權衡,孰輕孰重,想清楚了,自然也就明白了。小朋友能積極樂觀、身心健康地成長,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兒,就是全家修來的福分。
當然,這不是自我安慰,因為我早就發現,現在雞娃的投資回報率實在太低。咱們做投資講究投資回報率,其實教育也一樣。以前很多普通老百姓把教育看作子女的唯一出路,把大學文憑看得很重,是因為他們中大多數人都是教育投資的受益者。
比如我和我夫人這種來自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小鎮做題家,當年都是靠刻苦學習改變了命運,實現了人生逆襲,成為了家族的榮光。所以作為雞娃的主力軍,我們無比相信這條路徑的正確性和可延續性,也迫切希望下一代能復制自己當年的成功。
但是,70后、80后這一代靠努力讀書逆天改命的故事,現在已經很難重演了。就算考慮到未來中國人口出生率下降,未來15年,每年還有至少1000萬大學生畢業。等到2030年,我國將有3億大學生,這個數字很驚人。什么概念呢?
意味著每4個人里就有一個大學生,占總人群比重的25%。如果再算上2030年老齡化導致總人口下降的因素,估計這個比例能漲到30%。再疊加上延遲退休到65歲的政策,2035年70后剛好65歲、80后才55歲,都還沒從工作崗位退下來。由此可以預見,以后各行各業只會更卷。
就算把孩子雞到985、211,在這種客觀局勢下,作用也不大。而且,這一切的前提還是你真能把孩子雞到985、211。這需要孩子從小能上好小學,小升初能上好初中,中考能考到好高中的重點班,并且一直維持在班級前50%,成為親朋好友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可即便這樣,當孩子拿著985、211的畢業證去應聘,很多好公司的簡歷關可能都過不去。前幾天,中合集團就在公眾號發布了一則2025年春季校園招聘信息,說730個崗位,收到了119萬份簡歷。
消息一發出,就引起廣大網友熱議,隨后趕緊秒刪。別說中合這種大國企成了香餑餑,就連我的金融圈,都降薪成這樣了,還非清北復交、國外常青藤等名校的研究生不要。給大家看一張最近熱傳的某行北京分行的校招名單,第二輪面試堪稱“神仙打架”,除了30多個清北的,還有劍橋、耶魯、倫敦政經的學霸。而他們應聘的這家銀行,待遇在系統內是出了名的低,分行柜員一個月就幾千塊。
要知道,耶魯一年的學費就要8萬美金,想靠工資還清學費,絕對遙遙無期。如此算來,爬藤奮斗十幾年,全家人點燈熬油似的付出,最后卷來卷去當個柜員,一個月賺幾千塊,是不是有點不值?不急著畢業拿三五千工資,急著畢業拿七八千工資,又有多大區別呢?
不過說歸說,像我這樣的家庭,不雞娃但還得管娃。畢竟身為家長,最大的資產就是自己的頭腦和認知,所以必須充分利用好,幫孩子提早做出差異化的規劃,給孩子留好后路。說幾個我的思路,大家姑且聽一聽。
第一個,既然指望孩子讀書改變階層不太現實,不如實事求是,給孩子定下未來的主要目標——守住父輩的資產。基于此,必須提前給孩子反復灌輸三個原則:不瞎創業,不亂投資,不搞扶貧式婚姻。只要守住這三個底線,孩子盡管敞開了玩,錢也不會受太大影響。
第二個,既然孩子考不上985、211,就去考察一下教育部批準的中外合辦大學。這些學校高考分數線不高,但出路很好。本科畢業申請國外研究生的認可度高,申請上常青藤的概率也高。我家一個親戚的孩子走的就是這條路,今年已經去美國名校讀研了。據他說,他們全班同學基本都申請到了國外名校,命中率堪比清北。唯一需要家長花的就是本科的高昂學費。所以歸根結底,家長還是得努力賺錢。
第三個,孩子學習不行,就根據孩子自身優勢,全力培養,提前規劃彎道超車的方案。很多孩子其實不適合讀書,但不是笨,可能擅長的領域不在讀書這塊,這就需要家長幫助孩子發現興趣,并無限拉長長板,形成優勢。
比如我一個同事培養孩子走專業花滑路線,每周訓練四五次,學校的課程都學不全,就想在這方面有所發展。再比如,男孩可以去擼擼鐵、健健身,鍛煉一下身材,將來沒準能當個健身教練;女孩有一門樂器或者舞蹈打底,說不定能做個私人教師或者顏值主播。
這些都是把興趣愛好結合短視頻、互聯網的杠桿效應,發展成自己的事業方向。實在不行,就帶孩子多參加一些社交場合,鍛煉他的情商和社會適應能力。想想看,將來等咱們孩子長大了,有房產,有大城市戶口,有中上的顏值,還有經濟實力不錯的高學歷父母。最重要的是情商高,能給別人提供情緒價值。這種條件未必不比學霸有競爭力,甚至在社會上會更受歡迎。
未來隨著整體經濟增速放緩,學歷供給增多,社會能提供的就業崗位越來越少。想依靠學歷找個好工作,一輩子干下去,會變得越來越難。而興趣愛好這個領域則不同,只要你在這個領域有點靈性,有不少人認識你,這個事情你就可以做一輩子。從長遠看,人生的容錯率其實很高。在正確的決策方向面前,拼盡全力產生的效果可能微不足道。
最后一個,父母自己在經濟上得給孩子兜底。我不相信現在有幾個家長能接受一家人辛辛苦苦這么多年,孩子大學畢業后去送外賣、做保潔。既然接受不了,就得做好最差的打算,用自己的財富給孩子兜底。比如給孩子提前買點年金險,每年定期領取,保障孩子的基本生活。
甚至直接買上養老年金,把孩子的養老問題也解決了。家里有房產的,再安排個熟悉的資產,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讓他對錢有真實的概念,知道什么錢該花,什么錢不該花,如何賺錢,如何錢生錢。要知道,這一代的孩子普遍沒有金錢的概念,僅這一點培養到位,就能打敗很多同齡人。
但這一切的基礎都在于咱們家長自己要撐起來,趁著時代紅利努力賺錢。畢竟在經濟收縮期,我們很可能就是孩子的上限,只有自己把家里夯實,才能不給孩子壓力,讓他們自由成長。到時候孩子優秀,就為國家做貢獻;孩子發展一般,就讓他們安心當個全職兒女,母慈子孝,一家安好。實在不行,去藍翔學個水電木工,有一門手藝傍身,走遍天下都不怕,這樣也挺好。同意的點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