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上海舉行的F1中國大獎賽,吸引了超22萬人次現場觀眾,其中60%觀眾是專程入境觀賽,比去年增加一倍;今年刀郎上海站演唱會觀眾達3萬多名,保守估計有超過1.5萬人來自其他省市,帶動周邊餐飲、酒店消費增長超30%。
“一場賽”“一場演出”撬動一座城。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本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為 59.7%。其中,文化娛樂類支出一枝獨秀,增幅達13.9%。
“服務消費增速快于商品消費,已成為拉動消費增長的主要引擎。”近期,由市政府參事李安領銜,就提升文旅商體展產業能級做大服務性消費市場進行調研。參事們建議,發揮大型賽事和商演載體功能,打造文旅商體展一站式承載平臺新范式。
釋放“賽事+”“場館+”活力
《2024年上海賽事影響力評估報告》顯示,2024F1中國大獎賽直接經濟影響14.06億元,產出效應39.28億元,拉動“吃住行游購娛”消費15.93億元。今年F1期間,通過上賽場和北外灘同期舉辦的 F1 雙主場嘉年華活動、北外灘世界會客廳“F1 點亮上海”等活動,共計吸引超8.8萬人次參與;嘉定區內13家商業體、近 200 家商戶加入“票根經濟”優惠活動,銷售額1.12 億元。
“這場賽事串聯起上海的文化、旅游、商業等各方資源,帶動全域聯動營銷。”李安認為,體育產業是拉動新型消費的重要載體,利用國際重大賽事引流作用,增加景區、街區、商圈曝光度,充分釋放“賽事+”活力,將能更好吸引潛在消費者,將“賽事流量”轉化成“消費增量”。
頂級商演同樣為主辦城市帶來可觀的異地觀眾的流量,“演出+旅游+購物”對帶動消費有明顯作用。據中演協會統計,大型演唱會、大型音樂節異地觀眾比例分別是68%和65%,異地觀眾拉動周邊消費500—1000元的占 21.18%、1001—1500 元的占 10.77%、1501—3000 元的占 25.13%、3000元以上的占19.39%。以上海為例,2023年周杰倫巡回演唱會上海站觀眾18.5萬人次,帶動消費30億元。
為此,李安等參事建議,探索建立全市文旅商體展協同機制,統籌活動組織,強化資源整合,推進體育賽事、文化娛樂、藝術展覽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等促消費活動。同時激發“場館+”潛力,打造“場館+商圈”商業模式。推出場館與商圈消費套票、在大型賽演期間舉辦主題快閃店和購物節等,實現客源共享,提升區域商業活力。
針對引進國際頂級商演檔期溝通時間長、明星團隊要求多、審批部門多,且涉及場館、交通、安全配套服務等特點,參事們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形成頂級商演政策共享、審批互認、保障聯動的工作體系和協調機制,實現“審批簡、落地快、服務好”,以繁榮演出市場。
在上海舉行的2024乒超聯賽總決賽。圖為男子團體半決賽王楚欽(左)對陣樊振東。
既引進頂級演出,也培育“小而美”自主品牌
2023年上海舉辦大型演唱會超150場,但符合國際標準的場館僅有上海體育場、上海體育館、東方體育中心、虹口足球場、浦東足球場等,場館排期沖突、設備老化問題突出。
“建立市級演藝場館統籌平臺,統籌資源、釋放效能。”李安建議,由文旅部門主導,有經驗、有實力的國有企業牽頭整合全市場館檔期、硬件數據,避免頭部項目扎堆沖突。同時由公安、文旅部門聯合制定場館安全操作指引,明確人流管控、應急響應等流程,降低企業合規成本。
除了大型頂級演出,一些“小而美”的演出也很有吸引力。比如騰訊、米哈游、鷹角網絡等一些網絡平臺、游戲公司舉辦的虛擬演唱會、手游演唱會、游戲音樂節等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歡迎,小劇場中的脫口秀場次和票房上升幅度也很大。參事建議,對這些新的演藝形式加以關注和支持。設立自主IP音樂節專項扶持政策,對中小型原創音樂節給予資金支持和宣傳資源傾斜,培育“小而美”的自主品牌。
在上海舉行的刀郎演唱會。
大型賽事活動是提升城市影響力的重要渠道。李安表示,2025年將有多個國際演藝明星在上海舉辦巡演活動,建議為這些活動預留和提供優質的宣傳資源,吸引更多國際頂流來滬巡演,進一步釋放文旅商體展的聯動效益。
原標題:《“一場大賽”撬動一座城,上海參事:將“賽事流量”轉化成“消費增量”》
欄目主編:張駿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王海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