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得再遠,也不能忘記來時的路。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望志路106號召開,中國歷史上最為波瀾壯闊的征程從這里出發。
作為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偉大建黨精神孕育地,上海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挖掘好、保護好、利用好紅色資源,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用紅色資源滋養精神、汲取力量,以實際行動踐行總書記對上海的厚望——“讓初心薪火相傳,把使命永擔在肩”。
紅色,是上海這座城市永恒的底色。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海繼續發揮紅色資源凝心聚力、鑄魂育人、推動發展作用,進一步打造建黨歷史資源高地、建黨精神研究高地、建黨故事傳播高地,努力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創造出無愧于黨的誕生地的新業績。
守護紅色陣地傳承紅色精神
幕布緩緩升起,13位一大代表身影映入眼簾,正在為黨的綱領熱烈討論著……中共一大紀念館用“實景+裸眼3D”方式,還原這場“開天辟地大事變”。“這也許是人類已知的最偉大的革命。”西班牙共產黨總書記恩里克·圣地亞哥看后很是感慨。
如今越來越多來滬外賓團組參訪中共一大紀念館,探尋這個世界第一大黨百年來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的成功密碼。
知所從來,方明所去。包括中共一大會址在內,上海每一處紅色舊址、每一件紅色檔案,都承載著紅色記憶,凝結著鮮活的紅色價值。建設好守護好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離不開對紅色資源的發掘保護。
近年來,上海高質量推進實施“黨的誕生地”紅色文化傳承弘揚工程。2016年,上海全面啟動實施“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2021年5月,上海市人大在全國率先通過《上海市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條例》;2022年,首批《上海市紅色資源名錄》公布,相關部門梳理出612處重點舊址、遺址、紀念設施類紅色資源;2024年,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對“條例”實施情況開展執法檢查,并提出改進建議。
去年4月14日,中央特科機關舊址紀念館開館,向市民系統介紹中央特科成立、發展與功績;去年7月23日,暌違已久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紀念館(周公館)重新開放,講述周恩來、董必武等革命先輩艱苦奮斗推動民主革命走向勝利的故事。與此同時,上海持續推進中共一、二、四大紀念館聯建聯動聯育,支持紅色資源聯動、串珠成鏈,讓更多市民從紅色場館中感悟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去年已累計接待觀眾410余萬人次。
在上海這座光榮之城,許多人自覺扛起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重要使命。曾收到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的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愿服務隊,通過精心講解和史料搜尋,幫助更多參觀者找尋“真理的味道”;“老楊樹宣講匯”全體同志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回信中的要求,持續向基層群眾開展黨的創新理論、人民城市理念等宣講活動,當好一棵棵枝繁葉茂的“老楊樹”。此外,“中國共產黨的創建與上?!睂W術研討會、“加強紅色文獻資源開發利用”座談會在滬舉辦,進一步推動上海紅色文化研究。數據顯示,去年上海累計開展黨的創新理論和黨史宣講8.3萬場,市委講師團和各基層宣講團累計受眾超419萬人次。
用好紅色資源當好生動教材
去年春末夏初,“光榮之城”2024上海紅色文化季啟動。當年5月,上海向市民免費發放1萬本紅色“滬”照。拿著這本手冊,市民可以探訪革命舊址、偉人故居、行業博物館等45個紅色場館,集章、打卡,收獲個人專屬的紅色“城市印跡”。
黨中央機關長期駐扎上海,留下了許多紅色印記。無論是城市漫步,還是館內互動,廣大市民都能從一段段光輝歷史中觸摸到紅色文化,也能從一個個紅色故事中感悟到共產黨人初心使命。
聚焦新中國成立75周年、上海解放75周年主題,2024紅色文化季中,一系列活動向市民開放:“數字一大·初心之旅”與參觀者見面,以多人VR沉浸式體驗展的形式,讓觀眾“穿越”回1921年上海;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推出“GO!TO輔德里·暑期季”特色體驗,歡迎年輕人走進黨章誕生地研學互動;中共四大紀念館舉辦“家書抵萬金——紀念李白烈士犧牲75周年”數字展,讓革命先烈的精神傳得更遠……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黨史是最好的營養劑。真摯的紅色情感穿越百年,與“覺醒年代”的中國青年產生共鳴。紅色文化主題如今已貫穿大中小學德育工作以及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網絡云端,黨史微視頻等多種形式的“大思政課”廣受好評;乘上“百年黨史路,奮斗新征程”紅色巴士,浦江兩岸重點紅色文化地標盡收眼底;在高校課堂,學生通過一批精品課程不斷深化黨史認識;在10類主題130余條紅色文化研學實踐線路上,中小學生徜徉于紅色場館間,感受上海的紅色底色……學習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已成為滬上青少年的新風尚。
如今,上海正通過推動文旅融合,優化紅色旅游產品供給,發布一批“Red Walk”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不斷豐富紅色文化應用場景,加大紅色文創開發和推介力度,讓紅色文化以更鮮活、更親民的樣式來到市民身邊。
比如,在游覽黃浦江兩岸時,市民、游客能通過游船上情景黨課互動、視頻解說等形式,學習黨的百年壯麗征程——完成升級改造的“初心啟航·浦江紅色文化游”浦江游覽觀光專線,串聯起秦皇島路碼頭“初心啟航地”、“上海港碼頭號子”國家級非遺文化展等風貌景觀,挖掘黃浦江兩岸紅色景點,解讀建筑背后的文化密碼。
再如,中國共產黨誕生地海上磚紅色八音盒、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黨章學習套盒、“廣吉里”彩色積木模型、陳云紀念館系列奘糕……去年,第四屆上海紅色文化創意大賽及歷屆大賽優秀成果在全市巡回展出,一批優秀作品吸引眾多市民駐足觀看,讓紅色文化離市民更近,更加可感可知。
打造偉大建黨精神傳播高地
“演員們的表演讓我仿佛置身于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這部電影不僅是對歷史的致敬,更是對英雄精神的傳承與弘揚。”“今天的和平是無數先烈用犧牲換來的,不忘過去、珍惜現在,是這部電影的主題所在。”……
去年,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映,講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戰斗在上海隱蔽戰線上的英雄故事。當影院燈光亮起,不少觀眾的眼中閃爍著淚花。主演朱潔靜說:“上海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上海的文藝工作者不斷探索紅色題材的年輕表達、創新表達,讓革命事跡和紅色基因與當下年輕人同頻共振,傳遞愛與信仰的力量。”
上海的每一段紅色足跡,都凝結著革命先輩艱苦卓絕、蕩氣回腸的動人故事,值得深入挖掘、廣泛傳揚。近年來,上海正不斷構筑傳播矩陣,持續推動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民間文藝、群眾文藝等多領域紅色作品創作,努力打造偉大建黨精神的傳播高地。
大型海派諜戰題材話劇《向延安》、文藝黨課《紅色情懷——上海愛樂樂團慶祝上海解放75周年主題音樂會》《義勇軍進行曲》、音樂黨課《我們的世界》、雜技劇《戰上?!?、越劇《好八連》、滬劇《江姐》、淮劇《火種》、《滬劇紅色經典折子戲》等一大批紅色精品力作集中上演,進一步發揮紅色文藝溫潤心靈、啟迪心智作用,唱響紅色文化主旋律。
“紅色印記”上海城市紅色尋訪、“光榮之城學黨史”、上海市微宣講大賽等一系列紅色主題宣教活動……上海多部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積極聯動,開展形式多樣的紅色文化主題宣傳教育,讓舊址、遺跡成為黨史“教室”,讓文物、史料成為黨史“教材”,讓英烈、模范成為黨史“教師”,將紅色文化融入生活、直抵人心。
數據顯示,去年,上海市革命場館聯盟42家場館開設基本陳列61個、臨展164個,策劃文教項目865個,全年接待參觀人數約1500萬人次,其中未成年人約300萬人次。通過“紅途”平臺制作,上海上線全市精品展陳、講座課程、體驗線路等優質學習資源3121項,發布“紅途學苑”精品課程活動187項,推出大思政課精品資源開發項目30項,平臺新增用戶數超210萬。
此外,上海進一步推動長三角區域紅色資源共享共用,開展黨史研究和紅色文獻資料聯動,召開長三角黨史部門負責人座談會,就推動長三角區域黨史工作一體化發展進行研討。上海還深化與革命老區、對口幫扶支援合作地區的紅色文化交流,會同湖南省制定《滬湘紅色資源互聯共享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聯合安徽省舉辦“傳承弘揚紅色文化”系列學術活動,支持福建省在滬開展紅色故事宣講,在新疆喀什開設中共一大紀念館“初心驛站”。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展望未來,上海將繼續用好豐富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賡續好精神血脈,激勵引領廣大黨員和市民把使命勇擔在肩、讓初心薪火相傳。
“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是上海這座城市的無上榮光,也是極大的激勵和鞭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是對上海紅色歷史的最好緬懷,也是對黨初心使命的最好踐行。”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曾峻說。
原標題:《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創造出無愧于黨的誕生地新業績》
欄目主編:張駿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洪俊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