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卣、爵、觶、鼎,北京房山琉璃河遺址出土的5件青銅禮器引人注目。鑄于它們內壁、器底、器蓋共7次的相同銘文極為重要,銘文中的“太保墉燕”4字實證了北京3000年建城史。“太?!笔俏髦艹赏鯐r期的召公奭,“燕”指琉璃河遺址所在的燕地,“墉”意為“筑城”,“太保墉燕”意為“太保召公來到燕地建設都城”,這是北京建城史最早的出土文獻。
陜西寶雞周原遺址出土卜甲、卜骨殘片213片,初步辨識出刻辭295字。甲骨刻辭涉及天文歷法、歷史地理、軍事戰爭、數字卦等多方面,價值重大。發現了多個國族名、人名,可以與金文和傳世文獻互相參照。發現“我呼侯……”“王呼并召……”等王呼令諸侯的王卜辭,是反映西周天子與諸侯關系的珍貴記載。
云南晉寧河泊所遺址出土“滇國相印”封泥、“益州”銘文瓦當,寫有個人財產申報文書、“始元四年”的簡牘,實證西漢時期曾經在這里設置益州郡,并揭示了郡治的準確位置。大批有字簡牘填補了對漢代社會基層結構的認知空白,證明在漢代邊疆治理的過程中,中央王朝一方面實行郡縣制,一方面對滇王繼續冊封,運用了非常靈活的手段進行有效管理。
出土文字文獻提供了古代社會的“第一手資料”,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多個遺址都出土了文字資料,在遺址性質的確認、古代社會面貌研究等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29日 20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