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
編者按
比利時在押金制度推行上的遲緩,暴露了環保承諾與實際行動之間的巨大落差。荷蘭成功經驗說明,押金制確實能有效提升回收率、減少街頭垃圾。而比利時由于政治博弈、地方分裂和商業利益的沖突,一再錯失改革良機。隨著PPWR法規的強制落地,比利時必須在傳統押金與數字押金之間做出務實選擇,否則將不僅失去環保形象,還可能面臨高額處罰與民眾不滿。環保與商業利益如何平衡,是這一場“押金之戰”的真正考驗。
李 編 博士
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專業
進入廢塑料化學循環領域4年,專注PET、PE、UPR等化學回收
比利時關于塑料瓶與易拉罐押金制的爭論,已延續數十年,而歐洲的新法規——《包裝與包裝廢棄物管理條例》(PPWR)即將逼近大限。到2026年8月,比利時必須落實押金制,否則將在環保戰中落后。比利時的鄰國荷蘭早在2021年對塑料瓶征收押金,2023年擴展到易拉罐,街頭垃圾量立刻銳減80%。反觀比利時,推行押金制度仍在爭吵與拉鋸中。
在荷蘭,押金回收已成日常,不僅能返現,還能直接捐款。而在邊境城市的超市里,比利時消費者則巧用差價,跨境退瓶賺取押金。25歐分的大瓶、15歐分的小瓶,積少成多,成了實實在在的“省錢術”。 然而,比利時推行押金制障礙重重。 雖然官方數據稱塑料瓶回收率高達80%,但易拉罐只有68%。 大量垃圾遺落街頭,浪費了回收機會,令比利時難以邁入“環保優等生”行列。
1政治扯皮,三地博弈,押金制難產
比利時的垃圾分類政策,夾雜在弗拉芒、瓦隆和布魯塞爾三大區的權力紛爭之中。即便1997年就有合作協議,到了執行押金制時,各地仍是各掃門前雪。尤其布魯塞爾,連政府都陷入停擺,談判進展緩慢,押金制連個正式方案影子都沒有。
政壇更是上演“變臉秀”:一邊承諾押金“勢在必行”,轉頭又質疑押金是“壞點子”,主張繼續優化藍袋子系統。
▲綠色代表采用押金制和可重新灌裝(refill)模式的地區、藍色代表只采用押金制的地區、橙色代表只采用可重新灌裝(refill)模式的地區、紫色代表兩個模式都未采用
2017年歐洲各國人均浪費的一次性飲料容器 圖丨《What We Waste》報告
2數字押金?新科技還是拖延戰術?
瓦隆區部分政黨力挺傳統押金,而Comeos商業聯盟和食品工業協會FEVIA則力推數字押金:消費者掃碼購買、掃碼回收,押金秒退。然而,數字押金系統存在技術普及難、隱私泄露、防作弊困難等問題。更重要的是,全球尚無成功先例。
支持押金制的研究一致認為,無論采用傳統還是數字押金,都能減少40%的垃圾亂丟現象。而反對者則擔心押金機高昂的成本和小型零售商的生存壓力。
環保與利益的拉鋸:農民組織警告,每年因牲畜誤食金屬碎片導致的損失高達600萬至800萬歐元。城市聯盟也痛批,因清理亂扔垃圾,每年浪費1.44億歐元本可用于改善基礎設施。
比利時如今站在抉擇的十字路口:是堅守傳統押金制?還是押寶前景未明的數字押金?一場看似簡單的瓶罐押金之爭,背后其實是環保責任、經濟利益與社會心理的博弈。
▲帶有這些Pfand標志的瓶子需要支付押金
3中國能否施行押金制度?
近年來,盡管公眾環保意識有所提升,但在國內,塑料瓶回收仍然面臨“舉步維艱”的困境。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能做到將飲料瓶投入垃圾桶,似乎已完成了環保義務。然而,事實遠比表面復雜:大量塑料瓶被拾荒者和非正規回收人員收集,流入缺乏環保標準的小作坊。這不僅加劇了環境污染,增加了食品安全隱患,也威脅到相關從業者的健康權益。
其實,中國在上世紀60至70年代,曾大規模推行飲料瓶押金制。那時,無論是啤酒還是汽水,消費者需為玻璃瓶支付五毛到一元押金。瓶子回收清洗后重復利用,保障了資源短缺年代市場供應。這段歷史至今仍留存在不少人的記憶中。
到了今天,部分廠商仍沿用押金機制,尤其在啤酒瓶回收領域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內部閉環體系。然而,隨著原材料供應充足、行業競爭加劇,以及渠道分散,押金制已逐漸失去吸引力——高運營成本與薄弱的公眾參與,成為其大規模推行的一大障礙。
放眼全球,押金制被廣泛認為是提升一次性包裝回收率的有效方式。受此啟發,2016年,北京物美超市聯合盈創回收,設立了智能便民回收示范站,探索“虛擬押金制”。在這一模式下,消費者購買飲料時,支付一筆虛擬押金,飲用后將瓶子投入自助回收機或人工回收點,即可通過電子支付方式即時退還押金。試點期間,回收機累計退還押金超過30萬次,瓶子回收率達到70%,成果令人鼓舞。
盡管試點效果可觀,但要在全國范圍鋪開押金制,仍面臨諸多挑戰。押金系統的成功運行,需要政府、企業、零售商與消費者的共同協作與長效維護。不僅要制定合理的押金標準,既能激勵消費者積極參與,又避免價格過高導致市場扭曲,還需兼顧企業與渠道的運營成本,確保體系可持續。
未來,能否實現環保押金制的大規模推廣,將考驗中國在制度設計、資源整合與公眾動員方面的能力。
(資料來源:Levif, 科普中國)
為進一步推動中國企業與歐洲企業的貿易與技術合作,參與全球的塑料污染治理,現場學習考察優秀的歐洲再生塑料工廠。廢塑料新觀察計劃 2025 年 10 月 6-17 日組織參加 2025 年德國 K 展并開展第十四次歐洲塑料回收再生行業考察。
—考察亮點及行程—
1.參觀全球最大的橡塑展-德國K展,三年一次的行業頂級盛會,錯過再等三年(2028年)
2.根據團員需求設置個性化觀展路線,多個專業小組分別帶領團員與展商進行深入對接
3.德國、比利時十多家優質廢塑料貨場考察學習。同時體驗獨特的歐洲風情,商業旅游兩不誤。
4.為保證考察質量,人數限定25人以內,成員全部來自于行業內精英人士,學習交流,拓展人脈,此次考察團是最好的平臺。
(注:以最終出團通知行程為準)
—報名詳情—
考察人數:為保證考察質量,考察人數限制在25人以內。(請盡快報名,報滿截止。)
報名截止:2025年7月30日(簽證預約時間長,需預留充足簽證時間)
報名費:5000 元/人
考察費用請咨詢主辦方,費用包含: 報名費、簽證費用、國際連鎖四星級酒店標準間費用(單住需補差價)、國外考察期間餐飲費用、交通費,不含國際往返機票及中國國內短途費用。 主辦方可安排統一購買國際航班機票,費用自理。
2025年,第14次歐洲塑料回收再生行業考察
識別二維碼,掃碼報名
咨詢電話:18901360022
— 往屆考察回顧—
自2007年以來,美日歐地區的廢塑料市場考察活動已經成為年度必不可少的考察活動。每一次都充滿了學習、思考、交流、探索、體驗與收獲的樂趣,期待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新伙伴加入。
參觀Peute recycling BV工廠
參觀CVB Recycling (Tilburg) B.V.工廠
2025年,歐洲塑料回收再生行業考察
廢塑料新觀察|解鎖深度價值
周報/月刊,即刻訂閱
? 周報:“廢塑料新觀察”每周日發布,“再生PET新視界”每周一發布,一周聚焦,深度剖析行業熱點與趨勢!
? 月刊:1期/月深度專題,打造行業前瞻智庫,引領廢塑料行業戰略新方向!
2025年1月刊
2025年2月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