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中國創新遇見德系精工,會發生什么?
作者 |陳法善
邢昀
2006年北京車展期間,寶馬集團推出了專門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制的BMW 5系長軸距車型。這是寶馬第一次針對特定市場,將同一車型開發出兩種不同軸距車款。
一款車的加長,并不簡單體現在車身框架、車門等處變動,而是要重新調校懸架,優化傳動軸布局,考慮整車剛性、重量分配變化。而寶馬之所以花大力氣打破“全球統一”的慣例,是因為看到了中國消費者對轎車后排大空間的特殊偏愛。
從“加長車身”到“加值體驗”,寶馬將本土需求轉化為產品力,最終贏得市場和口碑,也證明了真正的創新,始于對客戶生活場景的尊重。
如今,汽車行業行駛在智能化的高速路上,作為一家360°全方位的科技公司,寶馬始終站在創新的前沿,同時堅信:技術應始終服務于人,客戶需求才是技術進化的坐標系。
2025年上海車展,寶馬把下一代智能駕駛座艙搬到了展臺上:視平線全景顯示、豎向雙輻設計的超感智控方向盤、“自由剪裁”式新世代向心中控,巨幕影院式的沉浸體驗,帶給用戶很強的駕駛沖動。
這就是BMW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艙,不僅在操控、交互、AI等方面為中國客戶量身打造,內核“Made in China”的含量也很足。
正如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所言,創新不是單一技術的發展,而是整合所有技術,全面滿足客戶需求,寶馬追求的不只是炫酷的技術,而是提供讓客戶會用、敢用、能用的技術。
創新的價值歸宿,在新技術服務于人的過程中得到了彰顯。而寶馬創新始終圍繞一個核心命題——如何讓技術隱形,讓用戶體驗顯性。
1、駕控大腦,人車合一
F1賽車,是人類駕駛汽車的終極對決,也是速度與科技的終極碰撞。
賽場上,車手承受的橫向加速度可高達5G,相當于五個成年人的體重瞬間壓在頸椎上。在一些訓練視頻能看到,車手會在額頭纏一條帶子,當訓練師使勁拉帶子時,車手要用脖子鉚足勁與之對抗,以此訓練頸部力量。因為普通人在承受2-3G橫向力時,可能就已經失去意識。
當然,F1作為賽車王冠上的明珠,需要彪悍的數據做支撐,普通家用車似乎難以達到這樣的性能。但對寶馬來說,在各項賽事馳騁近百年,以賽道技術反哺民用,在家用車上實現類似賽車的性能,并非不可能。
在上海車展亮相的BMW新世代駕趣概念車,就可實現高達18000N·m的扭矩輸出、3G橫向加速度以及1.2噸下壓力,其動態性能逼近賽車貼地飛行的過彎極限,對現有量產車性能屬于降維打擊。雖然只是概念車,但作為一款動態高性能測試平臺,這決定了新世代車型很高的性能上限。
拋開數字,車子好不好開,還得看實際操控體驗。
汽車性能越強,實際上對司機駕駛技術、心理及身體素質的要求也會相應提高,普通人能馴服性能猛獸嗎?在短視頻平臺,用戶或許能看到電車在濕滑路面打滑、出事故的畫面。這是因為電車加速能力強、瞬時扭矩過大,司機在短時間內操作失誤,容易造成車輛失控。
雖然普通人無法進行專業的駕駛訓練,但可以借助寶馬獨創的BMW駕控超級大腦,來體驗跨級的智能駕趣。
寶馬在上海車展上展示了一個黑色的小盒子,只比成年人手掌略大,集成了新世代車型釋放性能所需的軟硬件系統。BMW駕控超級大腦在全新電子電氣架構的底層基礎上,首次將動力域及底盤域二合一,將指令信息處理速度時延縮短至毫秒,較以往系統提升10倍,車輛對駕駛者意圖的響應幾乎與人類神經反射同步,“秒懂”駕駛者的每次肌肉反應。
駕駛樂趣一直是寶馬的核心競爭力。新世代車型帶來的直觀感受是,車輛變線、過彎、加減速的響應更加隨心而動。如在車輛過彎時,可以根據車身動態,實時調整輪上扭矩,實現更大的輪速差,在低附著力路面上時,可以動態調整前后軸扭矩,帶來精準的轉向與更大的牽引力,從而讓車子擁有更好的過彎姿態和車輛循跡性。
當然,激烈駕駛并不是開車的常態,由于城市擁堵越來越普遍,車輛在低速狀態下的表現,更影響駕乘體驗。傳統燃油車,車輛在減速降檔時,會有明顯的頓挫感,而電車在動能回收時,產生的闖動讓人更容易頭暈。
在BMW駕控超級大腦的加持下,因為信息傳輸速度在毫秒級、車輛響應無延遲,當用戶坐到寶馬新世代車內,即便是在起步、停車階段,也難以察覺到頓挫、噪音和震動,在非緊急狀況及,98%的日常制動場景無需機械制動參與。
相比起單純追求速度,“動如脫兔、靜如處子”更能讓駕駛者體驗人與車之間的默契,享受人車合一的掌控感。這也讓以客戶為終點的駕控創新有了落腳點。
BMW駕控超級大腦已在中國開啟路測,將針對性測試超過70萬公里中國路況,完成本土化精準調教。
寶馬的創新從未止步于數據堆砌,而是始終聚焦駕駛者真實體驗。新世代車型通過智能科技放大駕駛樂趣的本質:不是單純追求速度,而是創造人車之間的深度默契與掌控感。
2、智能交互重構人車體驗
在汽車智能化時代,車輛已經不再只是簡單的交通工具,它更像是串聯起家和外界各種場景的伙伴,成為新的移動智能終端。
尤其是在中國,因為數字化接受程度更高,智能化競爭也更激烈,大大小小的車展上,不同品牌都將智能化作為展示重點。能在中國獲得青睞的數字化產品,也必將在全球市場成為引領行業變革的典范。
一個跨國車企,如何在智能化的道路上響應中國用戶審美和功能需求?
寶馬新世代車型正在全面回答這個問題。它搭載的全新BMW新世代操作系統X專門為中國用戶量身訂制,不僅能卡拉OK,還具備游戲、AR眼鏡、視頻會議等功能。齊普策說:“中國專屬的新世代車型,生在中國、為中國而生,因為在中國,創新正日新月異。”正因如此,在新世代車型上,看到了這些符合中國消費者訴求的設計。
實際上,在過去近百年時間里,寶馬對新技術一直持開放態度,在旗下所有品牌、產品線上為客戶提供最新的創新成果,方便消費者自由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產品。例如率先將渦輪增壓、霍夫斯特彎角設計、無極氣門等技術,應用到家用車上。寶馬這次在中國的迭代,其實是過去創新的一種延伸。
在人車交互層面,新世代車型為中國用戶帶來了四大全新體驗。坐進駕駛座,BMW首創全景iDrive首先引入眼簾,“黑科技”屬性給人眼睛一亮的感覺。寶馬新世代車內看不到傳統的儀表盤,讓車內空間更簡潔舒適的同時也暗藏玄機。
當目視前方,擋風玻璃上“憑空”出現了駕駛、導航、娛樂等界面,成像面積達40英寸,比“大彩電”更大。秘密就藏在超1米的超寬視域視平線全景顯示投影里,全景顯示圖像可以實現100000:1的圖像對比度,4K級超清,不論在強光和弱光環境下,確保顏色飽滿和圖像清晰。
其次,在投影之外,中控處的大屏幕不是傳統的長方形,而是“自由剪裁”的六邊形,并向主駕側傾斜17.5度,在讓內飾更加動感的同時,也提高了駕駛專注度。
為駕駛所做的交互優化不止于此,當司機坐在主駕,目光很自然地隨著“視覺錐”向遠處延伸,此時,在視覺焦點處,能看到全新的3D抬頭顯示,分層的設計引導“視線向前”,實時掌握重要的駕駛信息,讓人車交互更加流暢自然。
再加上“主動觸覺反饋”技術,這就完成了人車互動的閉環。寶馬展臺上的巨型方向盤,也在這里找到了答案。原來,這是行業首創的超感智控方向盤,當雙手自然搭在“最佳駕駛位”時,拇指尖掃過區域可覆蓋所有物理功能按鈕,并以震動方式為按鍵增加觸控確認功能,減少視覺確認的依賴,增加行車的安全性。
人車交互方式的改變,也改變了車子在生活中的角色。正如一些人下班后,想先在車內放空一下,汽車就像是個朋友,在身邊默默陪伴。此時,新世代車型可以根據心情,變換車內氛圍,打造專屬的冥想時刻,給身體來一場深度療愈。
當中國創新遇見德系精工,智能交互重構了人車體驗,用戶也在實用與未來感中,找到了巧妙的平衡。
3、不只銷售,是“家在中國”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用市場換技術”是中國汽車行業的常態。彼時,中國汽車工業還處于起步階段,而隨著電動化、智能化時代的到來,中國汽車不僅完成了彎道超車,還憑借技術優勢,實現了“反向出海”。
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達491萬輛,超越日本的出口數442萬輛,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出口國。電動車作為中國汽車“霸榜”的重要推手,不僅提升了中國制造的品牌形象,更成了創新的策源地和練兵場。
作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汽車產業的突破,帶動了上下游眾多軟硬件產業的崛起。眾多跨國車企選擇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齊普策說:“在寶馬全球創新版圖中,中國市場的戰略地位日益彰顯,并在新世代技術創新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對寶馬而言,中國不僅是重要的戰略市場,更是技術創新的數字引擎和未來實驗室,中國用戶正在成為全球產品定義的“首席體驗官”。
中國的生態鏈也在重構寶馬的技術DNA。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在電動車還沒普及的2012年,寶馬推出了首款純電動SUV“之諾1E”,其動力電池就是由寧德時代提供。
如今,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賽道全球市占率第一,也把最新的技術應用到跟寶馬的合作中,在新世代車型上,率先使用了“大圓柱”電池。跟傳統的電池相比,大圓柱電池能量密度提升20%、續航提升30%,適配800V高壓平臺,充電速度提升30%,可實現快充10分鐘續航增加300公里。
正是看到中國產業鏈的優勢,寶馬把德國之外唯一的SkyLab人機交互設計團隊,放在了中國,主導針對中國市場的創新研發。在三年時間里,針對中國用戶的真實駕駛場景,對近百項功能進行了本土優化。新世代操作系統X70%的源代碼,也是在中國開發和優化。
2025年,寶馬集團計劃在中國推出10余款新車型;2026-2027年,將推出包括新世代車型在內的20余款BMW新車。沈陽也成為寶馬全球領先的制造與創新中心,自2010年起,已經投入了1160億元,助推當地產業升級并改善就業。
對寶馬而言,“家在中國”不僅意味著在這里設廠或者銷售汽車,更是與中國結伴同行。在大模型技術井噴的當下,寶馬就采用了開放的技術路線,借助外腦,多元驅動產品創新,已經跟阿里、華為等企業深化生態合作,推動AI大模型與鴻蒙生態“上車”,以中國速度驅動全球創新。
在齊普策看來,人工智能是未來合作的關鍵領域,AI可以賦能中國業務,是寶馬加強在中國本地化的基石。在上海車展上,寶馬兩大中國專屬AI智能體“用車專家”和“出行伴侶”迎來了首秀。
基于阿里大模型,前者可以讓用戶全方位掌握車輛信息、狀態和功能;后者可以幫助用戶在多任務、多需求的情況下,規劃出行方案,并通過精準的意圖捕捉、語義理解,在復雜需求中,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從BMW首創全景iDrive、寶馬獨創BMW駕控超級大腦,到大圓柱電池,寶馬新世代車型的三大突破性創新技術,從內到外圍繞用戶需求進行迭代升級,讓創新找到了最佳的價值歸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