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網球的紅土賽季,一些球員不再質疑主裁判的判斷,而是開始質疑復雜軟件的判決——特別是電子邊線判罰 (ELS) 系統,該系統越來越多地承擔起判斷球是界內還是界外的任務。
據The Athletic此前報道,在馬德里公開賽對陣亞歷杭德羅·達維多維奇·福基納的比賽中,德國網球明星亞歷山大·茲維列夫成為最新一位對該技術提出異議的選手。茲維列夫指出,ELS的判罰與球的標記存在差異,球的標記出現在球場白線外。
與硬地和草地等網球場地不同,紅土球場由松散的磚石顆粒構成,因此顯得尤為特殊。這也意味著,當球撞擊紅土球場時,會留下彈跳痕跡。這通常被用作判斷球是否出界的明確證據。那么,如果自動判線軟件不認可球在紅土球場上留下的可見痕跡,會發生什么呢?
“機器壞了,”茲維列夫對主裁判說。“看看這個標記……請下來。”他拿出手機拍下了標記,并發布到Instagram上,結果因違反體育道德行為受到警告。其他球員也在錦標賽期間拍下了有爭議的擊球,包括維多利亞·阿扎倫卡和伊娃·萊斯。
茲維列夫將這張照片發布到了他的 Instagram 上。
盡管 ELS 普遍受到球員的歡迎,但今年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爭議,因為職業網球協會 (ATP) 繼續在主要錦標賽中用ELS取代人類線審(法國網球公開賽,唯一的紅土大滿貫賽事,是唯一的例外)。
鷹眼公司(Hawk-Eye)是這項技術背后的公司之一,它使用一組攝像頭,通過分析球的速度、旋轉和滑行情況,以三毫米的精度預測球的飛行方向。該系統會在球落地之前預測其彈跳位置,這是物理學、監控技術和基于數十億數據點訓練的算法的綜合。
鷹眼公司去年宣布,其實時邊線判罰系統已準備好應用于紅土球場。長期以來,邊裁和裁判員一直使用實體球痕進行判罰。然而,球痕的外觀可能會根據紅土的干濕程度以及場地紅土的多少而發生變化,正如ATP巡回賽的這段視頻所詳述的那樣。這可能會導致一些球痕對人眼產生誤導。
“紅土是一種非常不同的場地——可能是最難操作的場地,”ATP主管塞德里克·穆里爾去年接受采訪時說道。“解讀標記非常主觀,讀標記的過程非常復雜。而這顯然會被ELS實時系統取代。”球員對系統判定的反應,只會讓紅土賽場更加充滿戲劇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