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晚間,洋河股份披露了2024年業績,不過,交出的是上市以來最差成績單。
2024年,洋河股份實現營業收入 288.76 億元,同比下降 12.8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 66.73 億元,同比下降 33.37%。
洋河股份自2009年上市以來,此前僅有3個年份營收凈利同時下降,而2024年凈利潤同比跌幅 33.37%,為上市以來最差。而且,歸母凈利潤 66.73 億元,僅相當于2017年水平,也就是說,洋河凈利一夜跌回了7年前。
而在年初,洋河規劃 2024 年力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5%-10%,沒想到最終結果是下降了 12.83%。
洋河在財報中解釋稱,2024 年是企業調整之年,公司圍繞長期主義,聚焦主責主業。報告期內,白酒行業進入存量競爭階段,市場競爭更加白熱化,公司主力產品集中的中端和次高端價位段承壓較大,本著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公司積極調整經營策略,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金通社注意到,除了營收凈利數據下降,洋河財報中的諸多數據變化,也讓投資者感到“一頭霧水”。
按理說,營收下降,相應的費用也應該下降才對,但洋河的多項費用卻反常上升。比如,銷售費用同比增加了2.40%;管理費用同比上升了9.09%;財務費用更是大漲了19.04%。
而投資者普遍認為不該下降的項目卻下降了。研發費用2024年驟降了63.20%。洋河在財報說明中解釋稱,這是由于研發項目減少所致。
與營收凈利下降相一致的是,董事長與總裁的薪酬均下降了。2024年,董事長張聯東的稅前報酬為157.59萬元,比上年下降了40.35萬元;總裁鐘雨稅前報酬為157.77萬元,比上年下降了40.17萬元。
金通社注意到,洋河披露2024年財報之時,正陷入股改合規性爭議。日前,知名財經媒體財新曾對此進行了報道。
洋河上市前改制,管理層持股平臺公司成立,后來進行了合并,現在為江蘇藍色同盟股份有限公司。洋河2024年財報顯示,該公司持有洋河股份17.59%股權,按目前洋河市值1000億估算,該公司持有的股票市值超過170億元。
天眼查顯示,洋河兩位前董事長楊廷棟與張雨柏,均各持有江蘇藍色同盟股份有限公司16.8636%的股權,前董秘叢學年持有4.9905%的股權,另有原一眾高管出現在股東名單中。
圍繞洋河改制的合規性問題,引發激烈爭議。但目前,江蘇藍色同盟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洋河股份的第二大股東,仍繼續享受分紅,原高管享受到了巨額的利益。
按照洋河股份2024年的分紅預案,全年將分紅超70億,而歸母凈利潤為66.73億,分紅率為104.90%。
江蘇藍色同盟股份有限公司持有洋河股份的17.59%股權,2024年將拿到稅前分紅款12.31億元。如按兩位前掌門人楊廷棟與張雨柏的持股比例,兩人每人將拿到的稅前分紅款超過2億元。
前任掌門人憑借股改獲得的股東身份,2024年分紅拿到2億,而現任掌門張聯東持股數為0(未計算員工持股計劃中的6萬余股),僅拿到150萬的年薪。
這樣的分配格局,是否會導致負面的激勵?有投資者因此擔心,現任高管,比如張聯東,由于與前任高管相比存在巨大的利益差距,是否會有“擺爛”的傾向?
但愿這只是部分投資者的“杞人憂天”,從正常邏輯來看,張聯東依然會做一個敬業的“打工人”,給投資者提供力所能及的良好回報。盡管業績會有下降,但這應該不是張聯東有意為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