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緊張關系又升級了,搞得全世界都盯著南亞看。克什米爾地區邊境炮火不斷,沖突一再升溫,感覺大戰隨時可能爆發。更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美國居然公開支持印度,把老盟友巴基斯坦晾在一邊。這到底是怎么回事?為什么美國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要搞明白美國為啥站隊印度,得先看看印巴之間到底是怎么回事。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對“鄰居”自1947年分治以來就沒消停過,核心矛盾就是克什米爾。這塊地方在喜馬拉雅山脈,地理位置關鍵,資源也不少,雙方都覺得自己應該拿下它。
幾十年來,兩國因為克什米爾打了好幾仗,最近的一次大沖突是2025年4月,印控克什米爾發生恐怖襲擊,死了26個游客。印度一口咬定是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分子干的,巴基斯坦當然不承認,雙方你罵我、我罵你,邊境的火藥味越來越濃。
這不是啥新鮮事。1947-1948年第一次印巴戰爭、1965年第二次戰爭、1999年卡吉爾沖突,每一次都和克什米爾脫不了干系。現在的局勢不過是老問題的新延續,但這次美國的態度卻讓人眼前一亮——它不再是“和事佬”,而是明擺著偏向印度。
按理說,美國和巴基斯坦的關系應該很鐵。冷戰時期,巴基斯坦是美國在南亞的“橋頭堡”,幫著對抗蘇聯。1954年,兩國簽了《共同防御援助協定》,美國給了巴基斯坦不少好東西,比如F-16戰斗機、“標槍”反坦克導彈啥的。2001年“9·11”之后,巴基斯坦又成了美國反恐戰爭的重要伙伴,提供了情報和軍事基地支持。最火熱的時候,美國給了巴基斯坦超過200億美元的援助,軍事和經濟上的支持都不小。
但這幾年,情況變了。2021年美軍從阿富汗撤出來后,巴基斯坦的地緣價值一下子沒那么重要了。沒了阿富汗這塊“棋盤”,美國對巴基斯坦的需求直線下降。再加上巴基斯坦內部問題一大堆——政治不穩、經濟困難、恐怖主義抬頭,美國對它的信心也越來越少。2022年,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下臺,新上來的謝赫巴茲·謝里夫雖然努力穩住局面,但國內經濟危機還是讓美國覺得這個盟友“靠不住”。
反過來看,美國和印度的關系卻是越來越近。冷戰時期,印度走的是“不結盟”路線,跟蘇聯關系好,武器裝備多是俄制的,比如T-90坦克、蘇-30戰機,還有“超日王”號航母。美國那時候對印度不冷不熱,甚至因為印度和蘇聯走得近還有點看不上。但進入21世紀,情況變了。印度經濟起飛,人口紅利爆發,成了全球新興市場的“大明星”。美國開始覺得,這個國家值得拉攏。
2025年4月,美國副總統萬斯訪問印度,帶著一堆軍火商談合作,還推銷F-35隱身戰斗機。這可是美國最先進的戰機之一,以前從沒想過賣給印度。這次訪問被外界看成美國對印度的“示好”,而且不是小打小鬧,是實打實的戰略支持。更早一些,2022年美印在印度洋搞聯合軍演,美國“尼米茲”號航母和印度“維克蘭特”號航母一塊兒亮相,擺明了要秀肌肉。
好了,背景鋪墊差不多了,咱們直接進入正題:美國為什么背棄巴基斯坦,站隊印度?這里有七個理由,個個都挺實在。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武器進口國之一,軍購預算那叫一個豪橫。過去幾年,印度在國際軍火市場上出手闊綽得讓人咋舌。2016年,印度花88億美元買了36架法國“陣風”戰機,單價2.5億美元,比市場價高出一大截。2020年,美國賣給印度24架MH-60R反潛直升機,30億美元,單價也貴得離譜。還有個經典案例,2004年俄羅斯把“戈爾什科夫”號航母1美元賣給印度,但翻新費收了30億美元,這價格都能造艘新的了。
美國眼紅啊,看印度這么舍得花錢,哪能不插一腳?2022年,美國開始推銷F-35戰機,雖然當時印度因為買了俄羅斯S-400防空系統有點猶豫,但美國沒放棄。2025年萬斯訪印時,軍火商又把F-35端上桌,估計單價得超3億美元。對美國軍工企業來說,這簡直是大金主,不能放過。
這幾年,美國最頭疼的就是中國在國際上的崛起,尤其是在印太地區。為了遏制中國,美國搞了個“印太戰略”,把印度當成了核心伙伴。印度和中國有啥過節?喜馬拉雅山脈的邊境爭端。2020年中印在拉達克打了一仗,2022年又對峙了一次,雙方關系一直很僵。
美國看準了這個機會,想通過支持印度來牽制中國。2022年6月,美印在印度洋搞聯合軍演,2025年萬斯訪印時還簽了軍事合作協議,包括情報共享和聯合訓練。經濟上,美國也鼓勵印度跟中國對著干。2022年6月,印度對中國進口鋼鐵加了12%的關稅,雖然看著不多,但中國鋼鐵利潤率才3%左右,這招夠狠。
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后,中國減少了對美國商品的進口,比如波音飛機。2021年,中國暫停接收波音訂單,50架飛機、60億美元的生意黃了。波音急得不行,得找新買家。印度正好撞上來,2022年10月,印度航空訂了250架波音客機,340億美元,救了波音一命。
除了飛機,美國還想讓印度買石油和天然氣。2023年初,美國能源部長跟印度代表談生意,報價比市場價高,但印度為了換技術支持還是捏著鼻子簽了。美國看準了印度這塊大市場,覺得不榨點油水出來都對不起自己。
冷戰結束后,巴基斯坦對美國的價值一直在降。2021年美軍撤出阿富汗后,巴基斯坦的地緣作用更不明顯了。雖然巴基斯坦跟中國關系好,但在美國眼里,它已經不是那個“非你不可”的盟友。相比之下,印度經濟潛力大、人口多、市場廣,明顯是更好的選擇。
巴基斯坦自己也有問題。政治動蕩、經濟危機、恐怖主義,這些都讓美國覺得它不穩定。2022年伊姆蘭·汗下臺后,新政府雖然想穩住,但效果不咋樣,美國對它的信任早就打了折扣。
2025年,全球不太平。俄烏沖突沒完,中東也亂七八糟,美國需要在南亞找個靠譜的盟友。印度作為南亞老大,地理位置重要,戰略價值高。美國覺得支持印度能幫它穩住這一片,還能順便制衡一下俄羅斯。印度雖然跟俄羅斯關系老,但最近也在減少對俄武器的依賴,美國趁機加大軍售力度,擠進這個市場。
印度這邊也不是被動挨打,莫迪政府這幾年在外交上挺主動的,奉行“多邊主義”,跟美國、歐洲、日本都拉近了關系。2020年,印度跟美國簽了《基本交流與合作協議》,讓美軍能用印度的軍事基地。2022年,印度加入了美國牽頭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跟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一塊兒對付中國。
經濟上,印度也敞開大門歡迎美國投資。2022年,美國企業在印度投了500多億美元,科技、能源、制造啥都有。印度這么主動,美國當然樂意接盤。
美國站隊印度,巴基斯坦肯定不干。2025年4月,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開記者會,指責美國“雙標”,還呼吁國際社會關注印度的“侵略”。為了應對,巴基斯坦跟中國走得更近了,2024年中國賣給巴基斯坦蘇-35戰機,幫它撐腰。俄羅斯也插了一腳,2022年跟巴基斯坦簽了軍事合作協議,還搞了聯合軍演。這讓印度更緊張,也加速了它靠向美國的步伐。
現在印巴沖突雖然靠聯合國斡旋暫時停了火,但雙方一點信任都沒有,未來隨時可能再打起來。美國支持印度,短期內賺了不少——軍火訂單、市場擴張都到手了。但它這種“拉一派打一派”的玩法也讓南亞更不穩定。巴基斯坦不爽,可能滋生反美勢力,印度花大價錢買武器,財政壓力也不小,國內反對聲挺大。
長遠看,美國這步棋不一定妙。巴基斯坦要是被逼急了,可能徹底倒向中國和俄羅斯,南亞的地緣格局就更復雜了。印度雖然現在跟美國熱乎,但它外交上一直挺獨立,不會完全聽美國的。未來南亞會咋樣,還真不好說。
總的來說,美國背棄巴基斯坦、站隊印度是為了搶軍火市場、對抗中國、開拓市場,再加上國際局勢的需要。但這事兒風險不小,南亞的火藥桶沒準啥時候就炸了。對中國來說,得盯著點,維護地區和平,還得跟巴基斯坦多合作,應對外面的挑戰。你覺得美國這招咋樣?歡迎留言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