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SU7汽車在福建的首次交付引起了廣泛關注,而此前一輛小米SU7標準版在高速公路發生嚴重交通事故,引發質疑。事故導致小米市值縮水800億元。官方表示,事發時車輛已提醒障礙并減速,但駕駛員未能及時處置。專家指出,小米SU7標準版缺乏激光雷達,夜間識別效果欠佳,加之施工路段的復雜性,可能造成AEB未觸發。對于車門無法打開等問題,目前尚無詳細回應。
法新社:中國速度為汽車業設立新標準
法新社報道指出,中國汽車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對全球汽車行業產生了重大影響。特別是寧波工廠的極氪電動汽車以不到兩年的時間從設計到生產和市場推出,明顯縮短了新車型開發周期。這一“中國速度”挑戰了傳統車企的開發模式,促使供應商也加快創新步伐以適應市場變化。西方車企面臨壓力,試圖追趕這一趨勢,而中國車企則通過自動化生產線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以在全球市場占據優勢。
商務部:開展汽車流通消費改革試點 鼓勵相關地區優化限購限行措施
4月28日,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介紹,為推動釋放消費潛力和助力經濟增長,商務部將組織開展汽車流通消費改革試點。重點是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在新車、二手車、報廢車等環節積極創新,并鼓勵優化汽車限購限行措施。此外,還將建設全國汽車全生命周期信息平臺以促進數據共享,暢通二手車消費。這些舉措旨在更好滿足居民汽車購買需求,延伸汽車消費鏈條,培育汽車消費新增量。
保時捷考慮在華停售電動汽車,CEO稱未將小米當對手
近日,保時捷首席執行官奧博穆表示,該公司計劃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可能停止在中國市場銷售電動汽車。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電動車銷量相對較低,而Taycan車型的全球交付量也大幅下降。盡管如此,保時捷堅持不調整價格策略,并不將小米視為直接競爭對手。與此同時,保時捷宣布將在中國建立研究院,以便更好地了解市場需求和制定策略。然而,未來如何在全球電動化浪潮中保持競爭力仍是一個挑戰。
五一車展早知道 | 乘聯分會崔東樹:一季度汽車行業收入破2.4萬億,增長8%
根據崔東樹發布的信息,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汽車行業的利潤出現了同比下降。盡管收入達到了24022億元,同比增長8%,但由于成本增長了9%,利潤率僅為3.9%。這低于下游工業企業5.6%的平均水平,反映出行業仍面臨盈利能力不足的問題。崔東樹指出,汽車行業需加強成本控制,提高運行效率,以改善當前的利潤率狀況。
比亞迪深圳號啟航巴西:全球最大運輸船,領航中國汽車出海新紀元
4月27日晚,比亞迪自主運營的全球最大汽車運輸船“比亞迪深圳號”從蘇州港太倉港區啟航,開啟巴西首航。這標志著比亞迪結束了對外籍船舶的依賴。然而,此舉也引發了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物流能力的質疑,特別是在全球競爭加劇的背景下。盡管通過“車-船-港”全鏈條模式提升了效率,但能否持續保持優勢仍需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