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終于承認,特朗普在對華關稅戰中犯了嚴重錯誤。在關稅戰打響前,特朗普篤定中國會率先請求美國豁免關稅,如今看來,這一判斷可謂大錯特錯。
自關稅戰爆發,中國始終保持強硬姿態,白宮未收到來自中國的一通求和電話。美國加征多少關稅,中國便對等反制,當關稅加到 125% 后,中國不再跟隨美國的節奏起舞。如今,美國不斷釋放降低關稅的信號,特朗普表示對華 145% 的關稅過高,計劃下調;《華爾街日報》也透露,美國可能將對華關稅降至 50% - 65%。這些信號背后,是美國試圖試探中國反應,期望中國主動尋求談判。但中國對此不為所動,用實際行動表明:不會陷入美國的 “談判陷阱”。
近日,中國發布一則新聞:“學日本妥協沒有前途,和平不是靠談來的,一定是靠打出來的。” 回顧歷史,朝鮮戰爭的意義不言而喻。若沒有這場戰爭,何來后來的乒乓外交與中美建交?當時,美國深陷美蘇冷戰泥潭,若中國未在朝鮮戰場展現強大戰斗力,美國絕不會將中國視為美蘇博弈中的關鍵制衡力量。可見,只有自身態度強硬,以實力讓敵人敬畏,才能贏得真正的和平。
特朗普政策的反復無常、朝令夕改,根源在于其對國際形勢和中國發展的嚴重誤判。一方面,他仍以 30 年、40 年前的眼光看待國際貿易格局,忽視了全球化分工的精細化以及美國制造業的衰落。如今的美國已非昔日霸主,基于錯誤數據做出的決策,必然偏離現實。另一方面,特朗普對中國缺乏深入了解,還停留在舊有印象中。
他未曾料到,在過去七八年里,中國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以 AI 領域為例,DeepSeek 的橫空出世,令美國科技界如臨大敵。這款由中國研發的 AI 產品,不僅在國內迅速走紅,還在全球范圍內引發關注,其強大的功能和技術實力,彰顯了中國在科技領域的崛起。特朗普顯然沒有意識到中國在科技領域的巨大進步,依舊以過時的認知來制定對華政策。
然而,特朗普的錯誤決策,從某種程度上反而加速了美元霸權的衰落,推動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正是他挑起的貿易戰,促使中國企業奮發圖強。以華為為例,若沒有美國的極限打壓,鴻蒙系統或許不會如此迅速誕生,華為自主研發的芯片也難以取得突破,華為手機更無法實現涅槃重生。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反而要 “感謝” 特朗普,是他的施壓,激發了中國科技企業的創新活力,促使中國在科技自立的道路上大步邁進。
當下,美國面臨諸多棘手問題。美國財長耶倫呼吁中國擴大內需,卻對自身的經濟困境視而不見。美國即將有 6 萬億美元美債到期,與此同時,眾多國家紛紛拋售美債,美國若無法妥善解決美債危機,其經濟模式將難以為繼。在此情形下,美國應深刻反思自身政策,特朗普團隊更需重新審視對華戰略。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低估對手往往會付出慘重代價。在全球化時代,中美作為世界兩大經濟體,合作共贏才是正道。美國若想重回正軌,必須摒棄偏見,以客觀、理性的態度看待中國的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