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東門,一方水土。別說城里人鄉下人,都以地名來相稱,如說我是城關東門人,你是瀝洋人,他是長街人。一千多年來,都是同樣的農耕社會,同樣的農耕文明,祖上都靠種田吃飯。只是近二百年來,西風刮進,城關人得風氣之先,先有了商業文明。加之朝代更迭的歷史原因,城關東門人的祖上多有南遷落魄文人,所以要說城關東門有什么特色,我以為讀書人比較多倒是一個特色,所以本文就擷談百年東門讀書人。
說城關東門讀書人多,我先舉兩例:
寧海中學1953年開始高中招兩個班,56屆高中畢業學生總數90人左右。是東門人的有華宣積、周芳義、金儒丹、孔華英、張真仙,干禎祥、黃正蝶、劉良順、袁梅軒、范功國、謝成江、董融、季碧蓉、徐君牧等14人。比例占全縣同年高中畢業生的16%。
我59屆高中畢業的有龔以培、曹意君、王諏憲、王官憲、吳元辰、王廣憲、黃才德、王文清、黃人欽、金慧梅、項美英、周嫦月、王萬杰和我等14人。比例也占全縣高中畢業生的16%。
還有從1989年編輯的城關鎮志上明白記載著的"人口結構″一章中可知東門讀書人比例最高。讀書人是指文化程度比較高的人。
所謂城關東門地區大致上從桃源河南端大南門到北端大北門劃一直線,北起于大北門向東南方向經東門到大南門是一條弧形城墻,弧與直線包圍的弓形地區就是寧海的東門,東門泛指一個地區。家住東門的叫東門人。
弓形弦的兩端附近,北建有寧海中學,南二百年前就建有天主堂?;〉闹胁拷ㄓ刑柗Q寧海第一庵的東門庵。三個文化殿堂鼎立,成為東門地區的地標。附近學校上下課的鐘聲,天主堂晨鐘,東門庵暮鼓響起讓東門平添了一股文化的韻味。其地面積可估計為0.5平方公里,總人口幾千(82年人口6300,此時已無城墻,區域增大了很多)。共和國后建有五個行政小村。大躍進時就是一個東方高級社。由南往北可進入東門地區的通道依次為塘頭進口的白石頭路、狹墻弄、東大街、楊柳巷。向東行20余米,橫貫一條筆直的大道叫南北蔡家巷,南端點是白石頭,北端點是金家祠堂。筆直的蔡家巷與筆直的桃源河如弓形兩條弦,兩弦之間夾著兩個村。以一段東大街為中央分界,南首為桃源村,北首是楊柳村。桃源村以東是白石村。楊柳村以東是東鎮村。最東弧形頭部地區叫花樓村,后來叫東方村。
要說這東門的歷史故事和人文掌古那是說不盡的。無論是東門袁王黃三姓族、花樓殿、齊物園、白石頭、夢園、假山、八角樓、道義坊、一善巷、桃源橋下、楊柳巷歷來是人文薈萃,有人才輩出。那一塊地方小巷深深,多有水井,家有院落,戶開閶門。居民多以農耕為主,崇尚耕讀傳家。歷來讀書人多,教書先生多,文人學士多。有說我寧海是讀書種子之鄉,這在東門可以得到充分印證。我別的不說,就舉例說二十世紀以來的百年東門的一些老讀書人。
東方村是袁王黃三大姓聚居地。宣統皇帝那時代的末代鄉進士袁褒元做教師,是很有名的,寧海名流錢偉紉,華子英,陳熙光等都是他的學生。寧海坊間曾有“東門袁褒元,西門楊子權,北門章鏡波,南門討飯窠”的話流傳下來,說的正是那個肘代寧海城里的文化。可見袁褒元是東門最有名的讀書人?!督袢諏幒!穲笤且徽眨f這是現存的最早一張寧海讀書人的照片,照片中袁褒元先生手中拿著一卷書。旁站著的兩個孫子,后來也是東門有名讀書人。一個叫袁存和,一個叫袁致和。袁致和又名袁時望,早年畢業于于正規師范做過兩任城東小學校長。袁存和呢,你就有所不知了,其實曾經名氣大得多。當年一年一度孔廟神圣而隆重的祭孔大典是由袁存和先生主持的,這職業叫司儀,袁存和先生為司儀第一人,真正的一位文人學士。他的書法也很了得,正楷寫得是有名的好。袁存和先生1949年后隱居不發,從此后好像從人間蒸發了。到袁存和袁致和的下一代成人的時候,已是新中國時代了。袁存和獨子本是清華大學學子,不幸生肺病早逝了。袁致和的下一代個個是讀書種子長成人才。長子袁哲申1948年“寧波高等工業學?!碑厴I,新中國一建立,被國家派往東北齊齊哈爾工作,后成為中國最早核建設工業里的專家,現授有共和國功勛獎章。其女袁哲梅1957年山東大學畢業在西安做主任醫師。其次子袁哲儒1958年浙江大學化工系畢業,在全世界最早建立的中國稀土研究院做科學研究工作,全世界最早開發出稀土資源。有人說,中國沒有原創科學技術,不對,稀土開發科技原創屬于中國。寧海東門人袁哲儒就是我國著名第一代稀土專家。他發明的萃取稀土技術成為開發稀土的核心技術。袁致和的幼子袁哲謨眾所周知的原因未能上大學,但也愛讀書愛寫作,他從讀書中學到本領,實踐中掌握技術,也終成為模具制造專家。他們是北袁家巷人。南袁家巷的袁宗憲先生曾是寧海中學最負有盛名的化學教師,他還通曉英文和俄文,他還曾在家中開過酒精廠,其產品酒精暢銷寧波,供不應求。袁家人中有許多中小學教師,如袁春望、袁見望、袁偉望.....,都很有名望。也有作家,如袁哲飛先生還曾是縣文聯主席。
過花樓殿,王族讀書人就更多了,僅花車門王家一份人家,主人清朝光緒年間官拜五品同知銜。他三個兒子九個孫子全上大學或中學,其中次子王燦英畢業于日本法政大學,三子畢業于日本中央大學,長孫王乙坡畢業于日本明治大學,他們都是辛亥同盟會員,也就是我寧海最早的留學生。大家看過電影“青春破曉”吧,潘天壽大師從小生活在他姑媽家,姑丈就是王燦英,書香門第藏書藏畫多,從小受文化薰陶,耳濡目染,長大成為大畫家。隔條路過來是黃族,黃族讀書種子還要多來。有個叫黃寄凡先生的,被稱為浙東才子,因為他的書法名揚浙東,青年時在鄞縣教書時,就才華橫溢。中國著名翻譯家散文家唐弢寫有回憶文章《我的老師黃寄凡》發表在1991年的《人民日報》上,中國著名生物學家童第周的回憶文章中說我的啟蒙老師是寧海黃寄凡先生。黃寄凡先生兒子黃孔揚曾是寧海中學有名的政治哲學老師。孫子黃才向中國人大畢業做了局長。還有一個叫黃正銘的政冶學者名氣大來,他是民國時代中國第一個政治學博士,民國蔣總統為他題過詞《清勤樹績》,后來制成匾,現在掛在黃氏祠堂里,是為表彰他的學術成就。黃氏族人做老師也數不勝數,黃孔揚、黃中寧、黃中干、黃正寶都是有名的教師。
過來的道義坊邊上住的金顯芳,又名金五臣曾是寧海教育界的翹楚名宿,做過縣教育局長。他兒子金其學做了一輩子的教書先生。南側道義坊路上元利店老板兒子好多個,個個都上大學中學讀書。其中我同班同學王廣憲數理化學得特別好,浙江工業大學化工系畢業分配到云南工作,讀書人做官做到當昆明市委書記,是十四屆十五屆兩任中共中央候補委員,退休前是海南省政協主席。還有一個叫王萬青的電子專家留學美國,他在寧海中學設立有童瑞璋獎學基金。董遠騫浙江大學1949年畢業,后來是浙江省資望最高的教育學學者。地質專家金儒丹北京地質學院1960年畢業后在探測我國鈾礦資源方面、有過貢獻。藥物專家金秀蓮1958年畢業于中國藥科大學,她的研究成果獲得過浙江省科技一等獎,他們是一弟一姐,住北蔡家巷。改革開放初期的光儀專家王萬全一時名揚全國。也住在道義坊附近。還有個叫金其瀅的,53年寧中畢業進清華大學學電子專業,曾是有名的電子學專家,現定居在美國。他們都屬東鎮村人。
有篇文章寫道,東門水土,地靈人杰,說人杰,不能不說華宣積。華宣積住楊柳巷,屬楊柳村人。華宣積1956屆寧海中學高中部畢業上復旦大學數學系,做了中國偉大數學家蘇步青院士的門生,畢業后從事應用數學微分幾何學的研究工作,取得豐碩成果,他的團隊在江南造船廠研究船體落樣的成果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華宣積教授成了全國聞名的應用數學家。我知道他老爸華贊模也是寧海有名文化人,曾與郭沫若在第三廳共過事。住春浪橋附近有個叫胡慕青的老報人,學識淵博,做《寧海民報》報社社長,也是標準的讀書人。
現在挨到白石村了。白石村的讀書人以白石頭附近一方最多。讀書人中以龔薛兩姓家族為主體。百年來,有名望的讀書人可羅列出十幾位。電影“青春破曉”中出鏡率最高的是龔志清校長,那讀書人的儒雅睿智被表演得淋漓盡致,我印象深極了。這是真人真事,龔志清校長就住在龔家大院。龔校長的上代和下代人全是讀書人,那有名的龔家大院可以說就是寧海幾代人的最大的書香門第。這有待史家考證和研究。文人寫的“夢園”、“假山”已膾炙人口,而背后的人文故事卻乏善可陳,這不能不說是我鄉文化歷史的憾事。龔家讀書人后來從軍、從警、從政做了大官有好多,本文不說。僅說幾個我所熟悉的人物。我第一個要說當是一個女子,她叫龔式昭,寧海叫了她桂花恩娘好幾十年了。這位早年從現代助產士學校畢業出來的讀書人,服務家鄉五十年。從她手中接出的生命寶寶不計其數。我是她接生的,我的女兒也是她接生,肯定有看我文章的老人也說我也是桂花恩娘接生來到人世間的。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女性讀書人??!她因為讀書讀出了本領,接生技術高明。凡農村有遇難產的必求救龔醫師。1968年有一次,黃壇一產婦難產,已近60歲的桂花恩娘半夜趕到黃壇,黃壇村口等著好多人,他們仰頭望月似的盼著龔醫師,龔醫師一到,二話不說就進了產房,僅過了十多分鐘時間,產房中傳來了嬰兒啼哭的聲音,眾親人立馬跪拜,龔醫師,救命菩薩龔醫師。龔式昭是讀書人中的天使!她正是我上面說到的龔志清先生的女兒。龔式昭醫師自己卻沒有子女。她卻培養她的姪兒龔以德讀書一直讀到天津大學畢業,畢業后做了安繳省的科技處處長。龔氏家族里的龔國遂是我縣清華大學畢業的第一人。54屆寧中畢業的龔國尚也上清華大學,后來在清華大學做教授。
薛家就在白石頭東首幾米處的地方,大閶門對著前方的天主堂仁慈堂。作家薛家柱薛家栓兄弟倆就住在這里,他們著名,我不介紹了。他們有個長兄叫薛家椽的倒要介紹一下,他可是個大讀書人來,他讀中央大學學財政金融方面的專業,后來是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做了海峽那邊的財政部次長。
住在南蔡家巷有個讀書人資望很高,曾是城東小學校長,他去過日本讀書,著名畫家劉海粟、豐子愷是他的朋友,他叫陳邦椿。
白石村讀到大學畢業的人還有很多。如干禎祥,浙江大學化工系1960年畢業,化工專家。他父親就是工程專家干霖先生,他弟弟干富偉也是寧海文化名人。王增憲,美術學院畢業,著名畫家。王諏憲,浙江大學醫學院藥學系畢業,藥物專家,做處長。
"世事皆如夢 桃源可縱情″。
說了東方村、東鎮村、揚柳村、白石村的一些讀書人,這東門就留下桃源村了。桃源村區域中,狹墻弄那一帶,桃源橋下這一方,陳家三臺、水竹坊,讀書人如云,也是生生不息,延綿不絕,比作藏龍臥虎,也可抓出好多只數。清末秀才金其昇,字作礪,號鳳樓,城里人慣稱金家鳳樓,年輕時在北京礦務局商務印書館從職,還鄉一度曾任緱東小學校長(時二十末年代),三十年代初程干青一干社會賢達興辦"金利萊寧象輪船公司″,此為寧海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開辟了薛岙至寧波至象山至上海航線,金鳳樓為公司襄理(副經理)是實際掌門人。輪船兩層,內設施、管理、服務人員一應俱全,己現代化?!秾幒C駡蟆?、祠堂宗譜里多有“作礪”詩作刊登,金鳳樓為我介紹桃源村第一讀書人。第二個介紹金其康先生。其康先生青少時就讀春暉中學,師從夏丐尊、朱自清、豐子凱等名師,抗戰興起,投筆從戎,建功榮任高砲營長。后國防大學畢業,任防空學校教務長,精于字畫,文章一流,十足讀書人。接著一個金其勇,寧海著名書家。
金行模,三十年畢業于昆蟲??茖W校。2000年國家昆蟲學會授予昆蟲學家稱號。大學畢業一年,發現昆蟲新品種,該昆蟲曾被命名"行模蛛″而上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昆蟲學辭典》。杭州抗戰前在浙江省昆蟲局任職期間,就有桑樹病蟲害防治方面的專著和論文發表。在黃巖農校任植??浦魅纹陂g發現褐腰赤眼蜂,并予以培養放飛,后成為稻飛虱天敵,是國內農業生物防治一個典型示例。在溫州農科所擔任植物保護科主任期間,首創番薯″浸苗內濕法″,根治番薯小象甲蟲害。是浙江著名寄生蜂專家,是溫州農民家喻戶曉的植保專家。
金仁儒浙江大學經濟系1949年畢業,初在浙江省農業廳工作,有多篇農業經濟論文發表。
金烈元南京航空學院1958年畢業,中國國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是國內軍事科學專業人士公認的軍工標準化權威專家。
金烈誼1963年浙江林學院畢業,退休前是河南省林業勘察設計院院長、黨委書記。
陳邦余1959年華東師范大學生物系畢業,在華南植物研究所擔任教授博士導師。
周芳義1960年西安交通大學畢業,中國著名鍋爐專家。
哎!以上所寫畢竟僅是我的記憶,疏漏難免,說的也僅是逝去的老了的東門讀書人。有話說得好
長江后浪推前浪
世上新人超舊人
如今東門人中讀書人更多了,也更有才能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讀書讓你獲得知識,讀書讓你學到本領,讀書讓你明白事理,讀書也培養你的情操。
一句話就是讀書就是你的成才之路。
鄉土寧海公益平臺
@關注我們就是最大的支持@
對話主編請加微信:
□ 圖文:金烈侯
□ 編排:天姥老人
□ 審核:水東居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