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光平
當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第二任期走過百天,美國輿論場掀起一場風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主播、《華盛頓郵報》專欄作者法里德·扎卡里亞發(fā)出痛心疾首的批判:“美國百年優(yōu)勢,被特朗普百天玩完。”
這番言論如同一記重錘,敲響了美國各界對當前政策走向的擔憂警鐘,也在中美競爭的大背景下,折射出兩國發(fā)展態(tài)勢的新變化。
回顧美國科學領域的崛起歷程,其并非一蹴而就。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美國還是科學領域的追隨者,彼時德國、英國在諾貝爾科學獎的獲取數量上遠超美國。20世紀中期,三股關鍵力量重塑了美國科學界的輝煌。希特勒的暴行迫使歐洲頂尖科學家赴美,為美國科學發(fā)展注入核心力量;兩次世界大戰(zhàn)讓歐洲國家和蘇聯元氣大傷,美國卻借此實現經濟、技術和軍事的全方位主導;美國政府對基礎科學的大力資助,以及公立和私立大學在政府經費競爭中形成的創(chuàng)新模式,共同構建起現代美國科學體系。
然而,扎卡里亞指出,如今這三大助力美國科學崛起的力量正在發(fā)生逆轉。特朗普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激進政策,尤其是對大學及其研究的攻擊,讓美國科學發(fā)展陷入困境。特朗普威脅對大學進行惡意收購,扣留數十億美元研究經費,作為美國科學領域核心機構的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和國家科學基金會遭受重創(chuàng)。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在科學領域的快速崛起。過去十年間,中國在多項關鍵科學指標上實現反超。在《自然》指數追蹤的科學期刊論文發(fā)表量上,中國超越美國;工程和技術論文方面,中國更是遙遙領先;專利申請數量,中國占據全球近半份額;在頂尖大學數量上,中國從2010年的27所增至2020年的76所,而美國卻從154所降至133所 。
美國吸引全球人才的優(yōu)勢也在迅速衰退。曾經,大量移民科學家、軟件開發(fā)人員等為美國科技發(fā)展貢獻力量,諾貝爾科學獎得主中三分之一以上是移民。但自特朗普上臺后,簽證吊銷、國際學生驅逐、對中國科研人員的無端調查等舉措,讓美國的吸引力大打折扣。英國《自然》雜志的調查顯示,超75%的在美科研人員考慮離開美國,前往支持科學發(fā)展的國家。與此同時,中國出臺的一系列優(yōu)惠政策,吸引著全球優(yōu)秀人才回國,進一步加速科研實力的提升。
美媒對特朗普政策的批判,不僅是對美國國內發(fā)展走向的擔憂,也從側面反映出中美在科技領域競爭格局的變化。美國曾經引以為傲的百年優(yōu)勢,在特朗普的政策沖擊下搖搖欲墜,而中國正憑借穩(wěn)定的發(fā)展策略和對人才、科研的重視,穩(wěn)步邁向科技強國,這場科技與人才的競賽,正在書寫新的篇章。
責編:陳光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