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文章無任何不良引導,觀點僅供參考。
曾仕強曾提出“所有病的起因都是因為緊張”;南懷瑾則認為“心理雜念”(如欲望、焦慮)會擾亂生理機能,引發(fā)疾病;美國醫(yī)學研究也表明:約80%疾病與心理因素相關。
你像焦慮抑郁患者中,約60%伴隨功能性胃腸病、慢性疼痛等軀體化癥狀;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與患者的情緒管理能力也呈顯著相關性。
不用記,說人話就是,你會發(fā)現,大部分的「生理疾病」,本質上都是「心理疾病」引起的。
只是可惜,很多人心理生病了,并不會引起多大的重視,等到因嚴重的心理疾病,繼而引發(fā)了更嚴重的生理疾病,往往已病得不輕,悔之晚矣。
所以如果你心理生病了,一定記得及時去看心理醫(yī)生,或者你也可以進行「自我療愈」。
很多時候,自我療愈可能起到的作用,并不比去看心理醫(yī)生差,那應該怎么自我療愈呢?
總結起來,其實就是一句話:
如果你感到自己的心理生病了,不妨先從人做回植物,少動、多躺,沒事發(fā)呆、打坐,只是飲食、睡眠、曬太陽、生長,什么都不想;再做回動物,接納自己的欲望,正視自己的需求、憤怒和抗爭;最后變成小孩,重新養(yǎng)育自己一遍,重新建立起對這個世界的好奇、熱情和勇氣。
也就是說,從植物到動物,再到養(yǎng)育我們內在的小孩,我們會卸下一切偽裝和面具,回歸真實、健康和生命力,無論年歲幾何,若心有缺憾,那就重新養(yǎng)育一遍。
本文就從這3大維度,一一掰開了,揉碎了,帶大家來深入聊聊。
1、先從人做回植物
人之所以痛苦,人之所以會有心理疾病,其實就是:想得太多,想要的太多。
殊不知,一切生命形態(tài),除了水、空氣和陽光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之外,其他任何東西都是可有可無的。
太多人是沒錢的時候,想要有錢,有錢了又想要名,有名了又想要權,始終看不穿名利權情四字。
也是,畢竟誰不想要嬌妻美妾、名表名車、別野豪宅呢?
但實際上,每天粗茶淡飯和每天魚翅燕窩,有本質上的區(qū)別嗎?沒有,一樣都能填飽肚子;開五菱宏光和開瑪莎拉蒂,有本質上的區(qū)別嗎?沒有,一樣都能從A地到B地。
只可惜,絕大部分人看不穿這點,像一條一直生活在水里的魚,反而描述不出水是什么,不知道水的重要性。生活在水中,卻總被魚餌誘惑,一旦被釣起,離開了水面,才知道魚兒離不開水。
正如明明有吃有穿,吃得飽,也穿得暖,明明有健康的身體,和美的家庭,卻總是不知足。一旦窮得餓肚子了,沒有了健康的身體,才知道這些才是我們的根本。
電視劇《天下第一》里,曹正淳有一句經典臺詞說得特別好:人在饑餓的時候通常只有一個煩惱,一旦吃飽了,就會有無數的煩惱。很多煩惱都是吃飽了撐的。
也就是說,不知足恰恰是煩惱之種,痛苦之源。
可能也只有當我們從人做回植物,才會知道水、空氣和陽光是多么重要,也才會知道除了水、空氣和陽光之外,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作為一株植物,牢牢地扎根于土地,任它風欺雪壓,日曬雨淋,我自巋然不動。
只是靜靜地打坐、深深地允許和全然地接納,哪里會想得太多?更不會想要得太多,只要有水、空氣和陽光,就能活得很好。
人也是一樣,只要吃得飽,穿得暖,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