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山環抱的贛西南,一場跨越山河的 “天路” 奇跡正在上演!當江西第一高墩 ——126 米的上猶江特大橋主墩刺破云霄,這條承載著幾代人期盼的遂(川)至大(余)高速公路,正以鋼鐵巨龍的姿態,改寫著革命老區的命運。這條全長 127 公里的 “黃金通道”,不僅是江西省 “十四五” 重點工程,更是老區人民通往繁榮的希望之路。它究竟藏著怎樣的秘密?又將如何點燃贛西南的發展引擎?
一、云端架橋:126 米刷新江西高度
在贛州市上猶縣陡水鎮的峽谷間,上猶江特大橋宛如一條銀龍,橫跨在碧波之上。這座全長 1419 米的大橋,是遂大高速的 “咽喉工程”,而其中 7 號主墩以 126 米的高度,一舉刷新了江西省高速橋梁建設的紀錄。這一高度,相當于 42 層樓高,站在橋墩下仰望,震撼之感撲面而來。
建設者們為了攻克這一難關,可謂絞盡腦汁。在建設初期,地質條件復雜、高空作業難度大等問題接踵而至。但他們沒有退縮,采用了一系列先進的施工技術和工藝。例如,為了確保橋墩的穩定性,運用了智能監控系統,實時監測施工過程中的各項數據,就像給橋墩安裝了 “智慧大腦”,讓每一個施工環節都精準無誤。
在建設過程中,也涌現出許多感人的故事。工程師老王,為了確保工程進度和質量,連續三個月堅守在工地,錯過了孩子的成長瞬間。當被問及是否后悔時,他堅定地說:“看著這座大橋一天天成型,我覺得一切都值得,這是我們給老區人民的禮物。” 正是這些建設者們的默默付出,才讓這座 “云端大橋” 從藍圖變為現實。
二、127 公里高速路,串起老區新希望
遂大高速的意義,遠不止于一座橋的高度。它全長 127 公里,像一條紐帶,將遂川縣、上猶縣、崇義縣和大余縣緊緊相連。這條雙向 4 車道、設計時速 100 公里的高速公路,將徹底改變贛西南地區的交通格局。
曾經,贛西南的農產品因交通不便,難以走出大山。遂川縣的金桔、崇義縣的南酸棗糕,即便品質上乘,也只能 “養在深閨人未識”。而如今,遂大高速的建設,讓這些優質農產品有了 “出山” 的希望。一位當地果農興奮地說:“以前運水果出去,要繞很長的路,時間久了,損耗大,成本高。等高速修通了,我們的水果就能更快地送到全國各地,銷量肯定能翻幾番!”
不僅如此,遂大高速還將大大縮短贛南革命老區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時空距離。以往,從贛南到大灣區,駕車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而高速建成后,行程將大幅縮短。這意味著,老區的勞動力、資源等優勢,將與大灣區的資金、技術、市場實現更高效的對接。企業投資建廠、人才交流合作將變得更加便捷,一場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大戲即將拉開帷幕。
三、文旅融合:激活老區 “詩與遠方”
贛西南地區,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和自然景觀資源。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上猶陡水湖、崇義陽嶺國家森林公園…… 這些美景,宛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這片土地上。然而,由于交通不便,許多游客望而卻步。
遂大高速的開通,將為贛西南的文旅產業帶來 “春天”。想象一下,游客們駕車沿著高速一路前行,既能感受紅色文化的洗禮,又能領略自然風光的壯美。在遂川縣,游客可以走進革命紀念館,聆聽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在上猶縣,暢游陡水湖,欣賞湖光山色;在崇義縣,攀登陽嶺,呼吸清新的空氣,享受大自然的饋贈。
當地政府也早已嗅到了發展的機遇,紛紛推出一系列文旅項目。某景區負責人表示:“我們計劃打造紅色研學游、生態休閑游等特色線路,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高速通車后,預計游客量將增長 50% 以上。” 文旅產業的發展,不僅能帶動當地經濟增長,還能創造大量就業機會,讓老區人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增收致富。
當遂大高速建成通車的那一天,汽笛長鳴,載著老區人民的希望與夢想,駛向更廣闊的天地。這條 “天路”,不僅是一條交通動脈,更是一條發展之路、幸福之路。它將見證贛西南的崛起,書寫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新篇章。讓我們共同期待,期待贛西南的明天更加美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