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車展的聚光燈下,長安福特的展臺格外引人注目。這家老牌合資車企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全年盈利穩健增長、經銷商六成實現盈利,成為合資陣營中少有的“逆勢標桿”。
面對行業價格戰與新能源轉型的雙重壓力,長安福特為何能穩住陣腳?長安福特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楊大勇的答案很清晰:堅持大車高端化戰略、拒絕盲目價格戰、探索新能源差異化路徑,是這家企業穿越周期的“三重底牌”。
底牌一:均價22萬,用“大車策略”守住合資價值高地
“長安福特目前全系車型均價22萬元,是主流合資品牌中價格最高的。”楊大勇的開場白直接點破了企業的戰略核心。在“以價換量”成為行業共識的背景下,長安福特卻選擇了一條看似“反共識”的路線:聚焦中高端市場,用大尺寸、高價值的產品重塑品牌護城河。
這一策略的底氣,源于福特對市場趨勢的深度研判。“中國品牌在主流大眾市場已占據絕對優勢,跨國公司若想長期立足,必須走差異化路線——要么高端化,要么個性化,或者二者結合。”楊大勇坦言。而長安福特的選擇,是瞄準中大型SUV和轎車市場,以探險者(參數丨圖片)、銳界L、蒙迪歐等車型為核心,用越級空間、性能配置和安全性撬動用戶心智。
犧牲銷量換取品牌高度,看似冒險,卻為長安福特打開了另一扇門:2024年,企業通過“增配不加價”策略,在避免卷入價格戰的同時,強化了用戶口碑。例如新一代探險者升級發動機與變速箱技術,產品力提升但價格不變,既守住了經銷商利潤空間,也讓消費者感知到“高價值獲得感”。
底牌二:不打價格戰,但用“香型車”暗度陳倉
面對席卷行業的降價潮,長安福特選擇了一條“非典型”路徑。“我們不會主動降價,但也沒閑著。”楊大勇笑著揭秘了長安福特的“迂回戰術”。面對價格敏感型消費者,企業巧妙推出“蒙迪歐清香型”“銳界L濃香型”等特別版車型——通過優化智能化、舒適性配置降低成本,將價格門檻下探至20萬以內,吸引年輕家庭和首購用戶。
這一招“上下通吃”的背后,藏著長安福特的平衡術:主銷車型堅守價格體系,入門級產品以“減法”擴容用戶池。既避免了品牌調性被稀釋,又用差異化配置滿足細分需求。“我們不轉嫁成本壓力,該有的安全、性能、品質絕不妥協。”楊大勇強調。這種“保底思維”讓長安福特在2024年守住了盈利基本盤,經銷商盈利面超過60%,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底牌三:新能源不跟風,要造“福特式中國車”
當被問及新能源布局時,楊大勇的回答直指行業痛點:“合資品牌的新能源車如果只解決‘有無問題’,沒有差異化,注定會被中國品牌碾壓。”在他看來,福特的新能源轉型必須跳出“跟隨者”角色,將百年造車經驗與中國市場深度結合,打造“既國際又本土”的獨特產品。
“福特的優勢在于全球化的技術儲備和性能基因,比如操控、安全、動力調校;而中國市場的優勢是智能化、場景化創新。”據波士頓咨詢預測,2030年中國燃油車市場份額仍將保持在35%-40%,其中HEV車型占比或超15%。當電車和燃油車使用成本打平時,消費者會更看重駕駛質感和品牌積淀。福特將通過HEV技術放大傳統車企優勢,同時引入中國本土研發的智能生態,讓新能源車“開起來像福特,用起來像中國品牌”。中國品牌的優勢是場景創新,福特的優勢是性能與安全,兩者結合才能破局。
對于這場轉型,長安福特顯得謹慎而堅定。“我們正在加速推進產品落地,但不會為搶風口犧牲差異化。”楊大勇透露,未來的福特新能源車將帶有鮮明的品牌烙印,例如延續“百公里加速信仰”的性能標簽,同時融入中國用戶偏愛的場景化功能。這種“混血基因”,或將成為合資品牌破局新能源的關鍵。
寫在最后:合資的出路,在于重新定義價值
當價格戰席卷行業,長安福特用高端化戰略證明:合資品牌的價值,不在于“比誰更便宜”,而在于“比誰更懂用戶需要什么”。通過大車策略守住利潤、通過“香型車”觸達新客、通過差異化新能源重塑競爭力,這家企業正試圖回答一個更本質的問題——在“內卷”時代,合資品牌的生存法則不是跟隨,而是創造不可替代的價值。
當中國品牌用“冰箱彩電大沙發”定義新豪華時,福特選擇用美式性能基因+本土智能生態的組合,在“油電混戰”中開辟一條新路。正如楊大勇所言:福特的優勢不是那么容易被取代,像追求百公里加速是信仰,但是你摟不摟得住,摟得住才叫信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