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巴基斯坦南瓦濟里斯坦地區籠罩在血色陰霾中。當地和平委員會辦公室附近突發劇烈爆炸,根據央媽的消息,截至發稿已造成7人死亡、16人受傷。
警方調查初步鎖定,此次襲擊目標為前和平委員會成員賽義夫·烏爾·拉赫曼,一枚隱藏在路邊車輛中的簡易爆炸裝置(IED)成為致命兇器。當國際社會聚焦于襲擊者身份時,有網友將目光投向了前幾天對巴基斯坦表達過不滿的印度。不過根據巴基斯坦官方與國際反恐機構目前釋放的信號似乎表明:這是一起典型的本土極端組織報復行動,與印度暫無關聯。
爆炸發生時,拉赫曼正步行前往委員會辦公室。監控畫面顯示,一輛白色轎車在其經過時突然爆燃,氣浪將周邊商鋪玻璃震碎,現場瞬間陷入混亂。
作為南瓦濟里斯坦和平進程的關鍵人物,拉赫曼的名字早已被極端組織列入"死亡名單"。過去五年間,他成功調解17起政府與部落武裝的沖突,卻也因此成為巴基斯坦塔利班(TTP)的"眼中釘"。此次襲擊采用TTP慣用的IED戰術,其精準性與致命性再次印證了該組織對本土和解力量的系統性打擊。
事件發生后,部分社交媒體出現"印度情報機構涉入"的猜測,但很快被多方證據證偽:
1. 地理與利益斷層:南瓦濟里斯坦位于巴基斯坦西北部,與印度實際控制區相隔超800公里,該區域長期受巴阿邊境恐怖主義滲透,與印巴核心爭端——克什米爾問題無直接關聯。印度在此缺乏情報網絡與行動動機。
2. 官方口徑一致性:巴基斯坦總統阿爾維與總理夏巴茲均在講話中強調"本土反恐",未提及印度。警方發言人明確表示:"調查圍繞TTP與'伊斯蘭國'分支展開,不涉及外部勢力。"這與2021年"達蘇恐襲"后巴方指控印度的激烈反應形成鮮明對比。
3. 國際情報背書:美國反恐中心(CTC)與聯合國監測組初步分析認為,襲擊所用爆炸物成分與TTP近年在阿富汗獲取的材料高度匹配,未發現印度軍工技術介入跡象。
此次襲擊暴露了巴基斯坦反恐的深層困境:
南瓦濟里斯坦作為TTP傳統據點,仍有超30%區域處于政府實際控制之外。前幾年看過某報道說,這里的極端組織通過走私毒品、礦產積累資金,甚至建立地下軍事訓練營,形成"割據經濟"。
自2024年巴基斯坦啟動新一輪和解談判以來,已有23名和平委員會成員遇刺。TTP發言人曾公開威脅:"任何與當局合作的人,都將成為我們的子彈目標。"
該地區緊鄰中巴經濟走廊(CPEC)關鍵節點,2024年卡拉奇恐襲后,中方已要求巴方在能源項目沿線增派3萬安保人員。此次襲擊雖未針對中方,但再次警示:恐怖主義對區域經濟合作的威脅從未消散。
破局之路: Guns or Butter?
面對愈演愈烈的本土恐怖主義,巴基斯坦正站在歷史十字路口:
1、軍事打擊心有余力不足:盡管巴軍方2025年已發動14次無人機空襲,但TTP采取"化整為零"策略,襲擊頻率反而上升27%。
2、發展替代方案能力有限: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建議,向部落區注入5億美元發展基金,用于建設學校、醫院與基礎設施,從根源削弱極端主義號召力。但官僚腐敗與部落保守勢力阻礙,使資金到位率不足15%。
3、缺乏國際合作助力:美國以"反恐不力"為由,2025年削減30%對巴軍事援助;阿富汗塔利班雖承諾"不允許阿領土用于攻擊他國",但實際管控能力存疑。
有意思的是,就在十幾天前,一位同樣名為賽義夫·烏爾·拉赫曼(疑似同名)的巴基斯坦邊防軍(FC)軍官,在開普省勒吉馬爾瓦特縣被不明身份的武裝分子射殺。和這次遇襲的前和平委員會成員同名,可能不是同一個人,否則TTP也太“契而不舍”了。
可惜的是,在這片極端主義肆虐的土地上,何時才能讓"面包替代子彈",可能依然是巴基斯坦乃至整個國際社會亟待解答的難題。
部分來源引用:巴基斯坦黎明新聞、路透社、聯合國反恐辦公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