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北岸煙波渺渺,狀元古道蜿蜒如龍。當電子弦音穿透千年煙雨,當衣袂飄飄的“狀元郎”踏過青石板路,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盛宴在無錫市濱湖區胡埭鎮啟幕。2025年無錫市濱湖區胡埭鎮富安狀元季以“狀元音驛 墨染古道”國風專場活動為序章,邀約陳廣治樂隊、微笑樂隊、樂音樂團及This Band等先鋒樂團,在山水為幕、文脈作軸的天然劇場中,演繹傳統與現代的絕妙共鳴。
千年文脈煥新生 山水之間見風華
作為無錫首個狀元蔣重珍的故里,胡埭鎮深植“千年富安”的文化基因。本次“狀元季”活動以古道為軸,串聯起文化傳承與文旅體驗的雙重維度。身著明代襕衫的“狀元郎”正帶領巡游隊伍緩緩前行,這場精心編排的“狀元巡游”,將古代科舉禮儀與現代沉浸式體驗巧妙融合——旗手高舉“金榜題名”“狀元及第”金匾,“闔閭春秋”城樓前重現“春風得意馬蹄疾”的科舉盛景,游客在互動中觸摸歷史溫度。
文化的傳承需要具象的載體。此次狀元季活動重磅發布文化IP“富嘟嘟”與“安呦呦”,以馬家浜遺址出土的“陶豬”為設計靈感的卡通形象,既承載“富安”地名寓意,又融入茶田、古琴等在地元素。這兩大IP迅速衍生出系列文創產品,從“狀元茶”手炒明前春茶禮盒,到古琴造型書簽、狀元糕點心,到“狀元書簽”“狀元冰箱貼”因兼具實用價值與地域文化特色,成為游客爭相收藏的“文創伴手禮”。
以文塑城興產業 科產協同譜新章
胡埭鎮的“文化賦能”戰略,不僅停留在文旅層面,更深入產業肌理。活動期間,胡埭鎮聯合本地學校開展“小狀元郎”古道研學,孩子們身著漢服完成詩詞對答、拓印古碑等任務,在寓教于樂中傳承文脈。這種“文化+教育”的模式,正是胡埭優化人才生態的縮影——通過活化文化資源,為青少年打造人文成長空間,為區域發展儲備人才動能。
在深耕“狀元文化”的征程中,胡埭鎮并未止步于歷史的復刻,而是以創新為筆,在現代語境下為傳統文化注入全新生命力。夜幕降臨,花星球的“蓮科?狀元臺”化身光影藝術的殿堂。以蓮花造型為基底,搭配投影技術,在夜色中徐徐展開燈光秀。璀璨光影與遠處的山巒交相輝映,時而演繹狀元及第的榮耀時刻,時而勾勒出江南水鄉的溫婉景致,將傳統文化的魅力以極具視覺沖擊力的方式呈現。
文旅熱浪催消費 古鎮新顏展活力
國風活動的熱浪,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動能。活動期間,花星球日均游客超千人次,奇思妙想玫瑰花境、花海奇趣動物樂園等成為網紅打卡點,山茶嶼民宿一房難求。更值得關注的是,在“科產城人”協同發展的理念下,胡埭鎮正構建“產學研用”全鏈條生態。依托九龍灣智造城,這里集聚了20家上市企業及其生產基地,派克新材、特麗亮等企業以“智能車間”引領產業升級;而地方文化雅集研究工程、地方文化品牌研究座談會等系列活動的舉辦,則為產學研合作搭建平臺,讓文化智慧反哺科技創新。這種“以文促產、以產養文”的良性循環,為胡埭鎮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暮色四合時,狀元古道的千年星辰與遠處九龍灣智造城的霓虹燈光交相輝映。這座千年古鎮,正以國風文化為筆,以科技創新為墨,在山水之間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未來,胡埭鎮將繼續以文化為帆,駛向“近悅遠來”的文旅新藍海,為濱湖乃至長三角的高質量發展提供鮮活樣本。
通訊員 朱春雷 束婷婷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朱鯨潤
(胡埭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