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廣寧縣螺崗鎮的一處山頭格外熱鬧。30余名來自各鎮村的干部和種植大戶圍成一圈,聚精會神地聽著廣西“土專家”黃彥志講解麻竹筍種植技巧。這場由廣寧縣竹鄉綠美生態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竹鄉綠美公司”)組織的現場教學,標志著國企主導項目萬畝麻竹筍基地在“中國竹子之鄉”廣寧正式落地。
大型無人機正將麻竹筍杯苗精準投送至預定點位。 記者 林琳 攝
該項目與廣西柳螺香集團達成合作意向,以生產麻竹筍作為螺螄粉的原材料。“以前廣寧的青皮竹筍帶澀味,賣不上價。現在種的麻竹筍可是螺螄粉的‘靈魂’原料!”赤坑鎮種植戶馮大叔邊錄教學視頻邊感慨。這一轉變背后,是廣寧對竹產業價值的深度挖掘。
竹鄉綠美公司負責人伍尚杰向記者算了一筆賬:麻竹筍豐產期每畝可年產竹筍3000斤、竹材6000斤,僅第一產業年收入預計達3000萬元。更關鍵的是,其背后連著的是一條產值超3億元的螺螄粉全產業鏈,未來還將配套發展芥菜、豆角等輔料種植,形成“竹筍+配菜”的復合產業模式。
廣西柳州的經驗印證了這一發展的可行性。黃彥志介紹,柳州已發展麻竹筍種植超十萬畝,帶動農戶年均增收2000元/畝。“廣寧的潛力更大!”這位走遍全國產筍區的專家難掩興奮,“這里土壤疏松深厚,氣候適宜,土地資源豐富,希望以后不僅是竹子之鄉,也是竹筍之鄉。”
在螺崗片區山坡上,一架大型無人機正將麻竹筍杯苗精準投送至預定點位。現場工人告訴記者,以往在此類地形運輸竹苗,至少需要7個人協作,如今單機日運量達3000株,效率提升近7倍。“國企規模化種植的優勢,讓高科技設備有了用武之地。”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黃彥志帶來的營養杯育苗技術同樣引人注目。通過溫室培育,杯苗成活率可達到95%以上,使原本需5年才能豐產的麻竹筍縮短至“當年種、次年收”。記者看到,杯苗根系已被富含養分的基質包裹,這種“帶著營養土搬家”的方式,有效克服了傳統移栽的緩苗期難題。
以上種種變革場景,與肇慶市的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戰略高度契合。2023年,肇慶市林業局等十部門聯合印發《肇慶市加快推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提出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立足我市竹資源產業基礎和區位條件,充分發揮竹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作用,以產業創新發展為動力,促進竹林精準培育、竹子精深加工和竹文旅康養三產融合發展,把小竹子做成大產業,助推綠美肇慶生態建設,實現富林興民。2024年,肇慶提出打造廣寧麻竹筍、封開堅果、懷集砂仁等3個“百千萬工程+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在擴規模、優品種、調結構、提質量、強品牌、拓市場方面持續發力。
廣寧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竹鄉綠美公司開展規模化麻竹筍種植,預計盤活超萬畝閑置土地,將為全市竹產業定向培育做出示范和引領,助推竹產業高質量發展。
伍尚杰還透露,項目將在赤坑鎮、坑口鎮等6個鎮推廣10825畝麻竹筍種植,同時深度融合廣西柳螺香集團成熟的產業發展模式,依托廣寧縣竹資源稟賦的優勢,構建產業融合體系,為螺螄粉配菜種植提供廣闊空間,形成規模效應,推動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
來源:肇慶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 林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