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面包夾知識
編輯|面包夾知識
?——【·前言·】——?
在農村,擺宴席是一件大事,婚喪嫁娶、孩子滿月、老人祝壽、喬遷新居……但凡碰上這些人生中的重要時刻,主家都會大擺宴席,邀請親朋好友、左鄰右舍來熱鬧熱鬧。
在過去,農村的宴席那可真是熱鬧非凡,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是鄉村生活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可如今,情況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吃冷席”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多數人隨了份子錢,菜還沒上完,人就走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曾經的熱鬧·】——?
在過去,農村的生活條件遠不如現在,平日里大家吃飯都比較簡單樸素,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上一頓稍微好點的飯菜。
所以,村里要是有人家辦宴席,那可就成了一件全村矚目的大事,孩子們更是早早地就開始盼著了。
宴席一般都擺在自家院子里或者村子里寬敞的空地上,提前好幾天,主家就開始忙活起來,做好各種準備。
最早的時候都是請村里或者隔壁村里的廚師來給做菜,各種各樣平時很難吃到的“硬菜”都會被一盤一盤的端上桌。
到了開席那天,場面更是壯觀,院子里擺滿了桌椅板凳,人們按照輩分和關系的親疏依次落座。
上菜的時候,那也是十分講究,先是上幾道涼菜,像涼拌黃瓜、豬頭肉之類的,讓大家開開胃。
吃飯的時候,大家一邊品嘗著美味佳肴,一邊天南海北地聊著家常。
男人們喝著酒,談論著村里的事,女人們則坐在一起拉著家常,孩子們吃飽了就在桌子底下鉆來鉆去,嬉戲打鬧。
那時候,吃席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更是一種社交活動,是人們聯絡感情、增進關系的重要方式。
在農村,大家的生活圈子相對較小,平日里都忙著干農活,很少有機會聚在一起,而宴席就像是一個天然的社交平臺,讓大家有機會坐下來,聊聊天,交流交流感情。
在過去的農村,人情往來非常重要,誰家要是有個大事小情,大家都會主動伸出援手,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
去吃席的時候,也不僅僅是為了吃頓飯,更是為了給主家送上祝福和支持。那時候的份子錢雖然不多,但每一份都飽含著真摯的情誼,代表著對主家的尊重和關心。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村生活也隨之跟著慢慢發生了變化,大家都變得不愿意過多的去社交,有時候也會經常去吃一些“冷席”。
?——【·現在農村宴席現狀·】——?
時過境遷,如今的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宴席也不例外,曾經熱鬧非凡的農村宴席,似乎變得只是來走個過場,吃頓飯?
現在農村的宴席可不是以前的露天宴席,大家經濟水平都提高了,主家往往會選擇前往飯店或者酒店辦席。
菜的品種多種多樣,既美觀又好看,菜品的數量也越來越多,以前最多十幾道,現在多的能有二十多道。
如果宴席地點太遠,主家還會安排好車輛,把親朋好友接送到飯店,吃完飯再給送回去,可以說是很貼心了。
但是明明現在菜越來越多越來越好吃了,地方環境也越來越好了,來參加宴席的人卻不是很多了呢?
還有的人來參加宴席后,菜還沒上完人就已經吃完走了,好好的菜就這么浪費了,還有很多人會選擇交個禮錢就不去吃飯了。
大部分時候他們都會因為要去上班或者家里有事而拒絕來參加宴席,只是讓人幫自己把禮錢捎過去。
還有一些在外地的年輕人,要不就是自己從手機上轉賬,要不就是家里的老人幫忙交上禮錢,去吃席的也大部分都是一些老人或者孩子。
那具體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現在這種狀況的呢?僅僅是因為現在大家經濟水平都提高的原因嗎?為什么菜還沒上完,人就走了呢?
?——【·為什么沒吃完就走了?·】——?
其實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那么幾個。
第一個原因,也就是我們剛才上面提到的經濟水平的提高,對健康和衛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再隨意去參加農村露天或者破舊飯店的宴席。
大家現在都有錢了,想吃啥買啥,根本就不饞宴席上的那一口,就算去了也只是為了賣個人情。
以前吃完還有很多人打包帶走,現在這種現象卻很少見了,并且在宴席上,用的一些餐具有的看起來并不是特別衛生。
對于一些注重健康的人來說,這樣的衛生條件讓他們有些擔心,不敢放心地在宴席上吃飯,隨意吃兩口就不吃了。
第二個原因,攀比和浪費現象的影響。在一些農村地區,辦宴席存在著嚴重的攀比和浪費現象。
主家為了面子,往往會在宴席上大擺排場,菜品不僅要多,還要高檔,甚至有些菜品根本吃不完就被倒掉了。
這種攀比和浪費的行為,不僅增加了主家的經濟負擔,也使得很多菜沒上完來的客人就已經吃飽了。
吃不下了,現在的人又不是很愛打包,吃完就直接走了,很多菜還沒上就這么浪費了,最后宴席結束熱菜也變成了冷菜。
第三個原因,農村人情關系的淡漠。在過去,農村的人際關系非常緊密,鄰里之間互幫互助,親戚之間也往來頻繁。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村的社會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出打工,與外界的接觸越來越多,他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在城市生活的影響下,一些傳統的人情觀念逐漸淡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變得不像以前那么親密了。
很多人回到農村后,和鄰里之間的交流變少了,親戚之間的走動也不像以前那么頻繁了。
在這種情況下,參加宴席對于他們來說,更多的像是一種形式,一種不得不完成的任務,而不再是一種享受和聯絡感情的方式。
所以,即使去了宴席現場,他們也沒有太多的熱情留下來吃飯。
?——【·結語·】——?
農村“吃冷席”現象的出現,是農村社會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它反映了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結構的變遷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
雖然這種現象讓曾經熱鬧的農村宴席失去了一些往日的風采,但我們也應該看到,這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在未來,隨著農村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村的宴席文化或許也會發生新的變化,找到一種更加適合現代社會的形式,繼續傳承和弘揚農村的人情文化和傳統習俗。
參考
光明網:客人走了菜還沒上完?一些地方舉辦婚禮攀比浪費嚴重 2024-05-10
中國新聞網:宴會結束時,桌上很多菜動都沒動 2023-04-2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