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拂過百年老街,看得見的改變,正在掀開山東省青島市城市更新的鮮活篇章。近年來,青島市將城市更新改造提升與傳承島城歷史文化記憶、實現產業業態升級和推動民生改善相結合,讓這座濱海名城更加美麗、更顯魅力、更具活力。
修舊如舊
打造歷史街區新特色
四方路歷史文化街區建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青島開埠之地、主城發展之源。街區內的里院建筑群是東西方建筑理念融合的產物,也是青島地域性傳統民居的典型代表。
時光更迭,四方路歷史文化街區所在的老城區逐漸衰敗,原住民流失、居住空間擁擠、建筑破舊、面貌雜亂。2019年,青島市市北區率先啟動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行動,分三期對四方路街區內歷史風貌建筑進行保護修繕,拆除公共區域私搭亂建,結合建筑歷史圖紙,恢復老建筑原有形制。同時,對街區內道路實施步行化改造,配齊水電氣暖等現代化基礎配套。利用拆除街區內筒子樓釋放的城市空間,新建了街角廣場、地下停車場等多處公共配套設施。
“保護修繕過程中,市北區始終堅守著‘修舊如舊、最小干預’的原則,完成了四方路核心街區的空間規劃編制和修建性詳細規劃設計。對街區內106棟歷史風貌建筑逐一編制保護更新方案。”青島市市北區歷史城區保護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街區內9.5萬平方米的建筑保護修繕工作已全面完成。近日,四方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更新項目入選住房城鄉建設部公布的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同時,近年來,青島市在主城區街道率先啟動住房、小區、街區三個維度的城市體檢工作,經過數據采集后,形成一個龐大而精密的數據庫,記錄城市的方方面面,并由專業機構出具“體檢報告”,進而精準服務青島城市更新建設。
“目前,青島市搭建起了城市體檢評估信息平臺,已整合市內七區城市建成區80個鎮街、1013個城市社區信息數據。”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城市體檢評估信息平臺是實現由“檢”到“用”的重要工具,除了細化到“社區級”的數據收集、分析和展示以及相關的項目管理功能以外,我們還著重在實用易用上進行了升級,讓城市建設者和管理者們更便捷地共享體檢成果,更好服務城市高質量發展。
業態更新
融出復興發展新活力
“哈啤酒、吃蛤蜊、洗海澡”是許多游客夏季到青島游玩的特色活動。如今,在青島邂逅一片山海還不夠,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沖進青島老城區“波螺油子”走一走。
“波螺油子”是老青島人對蜿蜒多彎、坡道陡峭、螺旋式上升的膠東路的昵稱。20多年前,“波螺油子”因膠寧高架路建設,逐漸消失在城市發展進程中。
2022年,隨著青島市地鐵線路周邊歷史風貌恢復項目陸續啟動,昔日“波螺油子”的部分范圍被納入市北區更新改造計劃,周邊的老建筑和道路被陸續修繕改造。依托“波螺油子”高低起伏、“九曲十八彎”的天然地貌,市北區打造了“波螺油子·十二階”,通過12個巷道階梯貫穿主街,市民游客可拾級而上,體驗“一步一景”的游玩樂趣。
去年,“波螺油子”游園節在市北區無棣路歷史街區舉行,修復后的“波螺油子”地貌一并亮相,成為青島歷史街區又一文化IP。為了強化這一文化符號,無棣路歷史街區在更新時強調在地性、社區性,注重延續街區煙火氣息,除引進網紅餐飲、時尚零售外,還加力布局民宿、青年公寓等業態,打造閑適生活文化體驗街區,預計今年夏季開街。
近年來,青島市在保護更新和業態升級過程中,迎合年輕群體對場景化消費的需求,著力引入具備“新潮”“復合式”“場景化體驗”等特征的商業項目,集聚了一批注重體驗感和情緒價值的潮流時尚業態。
文化體驗、創意零售、休閑娛樂等業態持續上新;喜劇節、藝術季、街頭演藝等活動接連不斷……當下,青島市依托歷史風貌、人文情懷的集中優勢,持續深挖庭院、街區、建筑等老城資源,積極培育融入時尚業態和品牌項目,著力打造“舊里院+新經濟”“老建筑+新消費”“原場景+新體驗”等新模式、新業態,不斷為歷史城區的復興注入新的發展活力。
民生為要
共筑宜居幸福新生活
“七張村,八下莊,離流落落韓哥莊。”早年間這句耳熟能詳的俗語,記錄了張村河所哺育的兩岸眾多村落。多年來,時光的流轉在這里留下了密集而陳舊的民居,狹窄交錯的街巷,以及迫切渴望煥發新生的活力。
張村河片區曾是青島市主城區最大的“城中村”,也是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行動的主戰場。2022年以來,嶗山區按照“當年拆,當年建,三年回遷”總目標,系統謀劃、聚力攻堅,全力推動張村河片區12個社區高標準改造,昔日城中村已大變樣。
從提高過渡費和物業補貼,到“安置選在哪,老百姓說了算”,再到專門成立居民監督小組進駐工地……由拆到建,全過程、全流程“取信于民,讓利于民”,讓張村河片區的改造工作順利推進,實現拆遷“3年任務16個月完成”。
同時,在抓好張村河片區拆遷改造的基礎上,嶗山區精心開展“規劃設計、配套提升、產業導入”工作,扎實做好“后半篇文章”,用騰出的產業空間高標準打造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4大專業化園區,虛擬現實整機和光學模組等一批大項目建成投用,累計招引落地產業鏈項目296個,過去2年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均保持了年均30%的高速增長,實現了城市更新和產業升級的雙贏。
拆出一片新天地,改出一片新氣象,開啟美好新生活。隨著張村河片區居民的陸續回遷,居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今年年初,張村河兩岸回遷社區首期文化兩創培訓班開班,居民們在熱鬧氛圍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今年,青島市將辦好改善城鄉居住條件,完成10個城中村改造回遷項目;更新城市節能照明路燈6000盞以上;打造潔凈優美城市環境,完成口袋公園50個以上、城市空間微更新改造60處以上等,15件47項市辦實事,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中國城市報記者 張永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