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窮,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父母這6個觀念的影響,讓你與錢無緣
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觀念決定了孩子的觀念。
如果你窮,那你大概率是受了你父母的影響。
他們這6大觀念,很可能困住你一生。
觀念一:父母教你做人要安分:實際安分只能挨窮,致富的往往都是不安分的
心理學家表示,充滿活力的人常常表現出攻擊性。
他們將精力耗費在處理自身情緒之上,時時刻刻都在精神的內耗里掙扎,不停地自我攻擊,而沒有把攻擊性朝外部釋放。
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因為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注,未能滿足他們的情緒和需求,使得他們學會了壓抑自身的攻擊性。
在賺錢這件事情上,攻擊性同樣有著重要意義。
它屬于一種競爭力。
一個不敢展現自身攻擊性的人,往往也缺少競爭力,所以賺錢也就變得艱難。
因而,倘若你想要變得富有,首先需要擺脫父母那些或許會對你產生影響的觀念。
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這些觀念可能會讓你覺得自己不配享有更好的生活。
賺錢的關鍵之處在于轉變思維模式,提高商業認知,接著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為他人提供有價值的東西。
但可惜的是,許多人并未察覺到自己思維的局限,也不知道自己的認知或許阻礙了他們的成功。
觀念二:父母經常“哭窮”:實際這會讓你變得自卑
自幼年起,你的需求與情感便遭到壓抑。
當你渴望得到某樣事物時,父母就會哭窮,宣稱咱們家境貧寒,買不起那樣的東西。
于是,你開始心生愧疚,覺得這都是自己的過錯,給父母增添了困擾。
你變得自卑又憂慮,對一切都顯得斤斤計較。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對物品的價格有了認知,這才發覺并非買不起,而是父母不想給你買。
你在潛意識里認為,感情和照顧是你不配享有的,什么都是你不配擁有的,更別提賺錢這件事了。
很多人一輩子老實本分,缺乏賺錢的動力,覺得這樣便已足夠。
觀念三:父母教育凡事靠自己:實際懂得借力的人才更容易成功
回想考試結果公布之時,父母們除了詢問你的分數,還會說些什么?
他們總會提及別的同學的成績,不管你的成績怎樣,他們總能找出一個比你優秀的“別人家的孩子”與你相較。
這種比較常常會養成一種思維慣性,那就是努力與同層次的人競爭,以期望獲得父母的稱贊。
然而,這種思維終究會造成社會出現一種畸形的內卷態勢,身處其間的人其實并未從中受益。
當你于社會中闖蕩多年之后,你會發覺勤勞未必總能帶來財富。
更為關鍵的是人脈資源、認知視野以及圈層信息。
這些要素對于獲取財富極為重要。
一個不懂得借助力量,不懂得與他人合作,不懂得社交的人,一輩子難以發財。
你去瞧瞧,但凡成功之人,有誰是僅憑自己一雙手、一個人、孤身奮戰闖出一番天地的?
我可以向你保證,一個都不存在。
所以,父母所說的凡事要靠自己,這種話聽聽就行,切不可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