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 “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當歐盟委員會在布魯塞爾揮舞起關稅的大棒時,卻沒有人能夠預想到,中國車企的反應竟然會如此鋒利。
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車出口達到44.1萬輛與上年同期相比迅猛地增長了43.9%。
這一數據,猶如一記有力的重拳,直接擊打在貿易保護主義的堅墻上,引發了強烈的震動。
特斯拉中國的暴跌,令人瞠目。
56.9%的出口量,斷崖式下滑,讓馬斯克的上海超級工廠產能,首次出現閑置。同期比亞迪宋PLUS海外銷量,卻暴漲400%,海獅07EV橫掃歐洲市場,瑞士經銷商連夜追加訂單的畫面,在社交媒體瘋傳。
墨西哥戰場,最為戲劇化。
在奇瑞25.25萬輛的出口量中,每三臺就有一臺,銷往這個北美橋頭堡。
當地的汽車工會發現,中國車企給予的薪資,比通用高出15%,配套的產業鏈所帶動的就業,讓政客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貿易保護”這一口號。
俄羅斯市場,見證著產業更替的殘酷。
西方品牌撤離所留下的真空,正被吉利領克、哈弗梟龍,迅速地填補。
零下40℃極寒測試得以通過的插混車型,成為了西伯利亞公路上的新寵。阿聯酋的土豪們,則把比亞迪仰望U8和蘭博基尼,并排停放在迪拜塔之下。
技術的代際差異正在對游戲規則進行重新界定。
擁有4320Hz超高頻PWM調光功能的車機屏幕,能夠在3.7秒內實現零百加速的電動皮卡,還有兼容歐標CCS快充的800V高壓平臺——這些以往只在百萬級豪華汽車上才有的高端配置,如今已經悄悄地出現在定價20萬級別的中國車型當中。
歐盟的反補貼稅,催生了黑色幽默。
比利時澤布呂赫港,堆積如山的中國電動車,正通過“零件出口+本地組裝”這種模式,來規避關稅。德國《明鏡》周刊哀嘆道:“我們親手,教會了中國人鉆法律的漏洞。”
日內瓦車展之上發生了一標志性的場景。當大眾的CEO奧利弗·布魯默在試駕蔚來ET9的時候,其面部表情被網友制作成了“從輕蔑到震驚”這樣的表情包。
這款裝載著固態電池的轎車,其續航經實際測試比保時捷Taycan還要多出217公里。
東南亞戰場,呈現出了一種降維打擊般的態勢。
五菱AirEV在雅加達的售價,僅僅為1.8億印尼盾(約合8萬人民幣),不過它卻配備了L2級別那樣的自動駕駛系統。當地的摩托車主,掀起了“以舊換新”這般的熱潮,這完全地打亂了日本K-Car的市場布局。
暗流涌動的數據戰爭,更值得我們警惕。
中國車企于土耳其所建立的用戶數據中心,每天會處理2.4PB的駕駛行為信息。這些由數據喂養起來的AI算法,正在為定制更適宜地中海氣候的電池管理系統而努力。
海關總署的統計,透露了一些微妙之處。新能源汽車的出口額,已占據了乘用車總出口額的60.9%每輛車的均價,突破了18.7萬元相較于三年前,提升了43%。這并非是廉價的傾銷行為,而是技術溢價的正面交鋒。
當慕尼黑出租車司機,集體要求采購比亞迪海豹時;當挪威漁民,開著蔚來ET5穿越北極圈時,全球汽車產業終于意識到:關稅壁壘,擋不住技術洪流,就如同當年擋不住豐田與現代那般。
文章來源:長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