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寧德福鼎市,地域多為山地
兼有諸多大小島嶼星羅棋布
248個村散落山海間
84個村曾長期“無醫可用”
今年4月初,一輛裝載B超機、200種藥品和醫保結算系統的“微診室大篷車”(移動醫院)開進常住人口不足500人的福鼎市嶺頭村。
低保戶吳大伯現場刷醫保卡購藥,醫保報銷65%的費用,他感慨道:“每月省下300元路費、藥費。”
這輛改裝車通過“村干部摸排+網格群接龍”生成需求清單,實現“一村一藥單”,并配備便攜式彩超、心電圖儀等設備,可一站式完成10余項體檢和基礎診療。對疑難病例,則采取“基層檢查+醫院診斷”的遠程協作模式。
這一創新做法源于福鼎市委書記林青的調研啟發——借鑒流動賣菜車思路,將醫療資源“裝上車輪”。自2024年11月起,福鼎全市17個基層衛生院每周派出2次以上“大篷車”進村,覆蓋全市248個村,約30萬人因此受益。
這并非個例,而是福建省“千名醫師萬人次下基層”行動中的小小縮影。
▲在福鼎市佳陽衛生院,“微診室大篷車”送醫服務現場
移動醫院,破解“無醫村”難題
“微診室大篷車”雖能緩解村民就醫難問題,但日常隨訪、應急處理等仍需要在地村醫,而村醫流失仍是痛點問題。
在福鼎市店下鎮西北部,距離集鎮10公里的溪巖村,64歲的村醫吳加旺獨自服務13個自然村,如今仍要翻山越嶺為散居各處的村民問診。他的兒子吳聰聰從醫學院校畢業后,曾一度想外出謀職。
去年冬季,巽城衛生院組建的“微診室大篷車”讓吳聰聰看到了新可能。如今,他每周都隨車巡診,在跟車實訓中,掌握了心電圖判讀、心梗急救技能。
“大篷車送來設備,更送來技術,讓村醫參與觀摩學習、現場診斷、病例討論、設備實操等環節。”吳聰聰正參加福鼎市衛健局“師帶徒+定向委培”計劃,準備接棒父親守護43年的溪巖村衛生室。
前岐鎮井頭村,68歲的雷大叔在采茶間隙簽下了家庭醫生服務卡。這張印著衛生院醫生、村醫聯系方式和急救電話的卡片,連接著衛生院“固定巡診+機動入戶”的雙軌機制。
前岐鎮衛生院院長楊勤批坦言,基層醫療轉型初期曾遇阻力,部分醫生存在“重治療輕預防”觀念,因此,他在衛生院推行“健康積分制”,將家庭醫生簽約率、慢病管理率與績效掛鉤,讓醫生從“等患者”轉向主動“找患者”,催生獨立開展健康管理的全科醫生。現在每個家庭醫生的手機里都存著10-20名臥床患者的動態臺賬。
▲在福鼎市磻溪衛生院,“微診室大篷車”送醫服務現場
此外,福鼎醫保局組建醫保服務隊伍與“微診室大篷車”同步進村入戶,為村民提供醫保政策咨詢、城鄉居民參保登記繳費、開通醫保碼、打擊欺詐騙保宣傳、醫保結算等全方位服務。
截至目前,福鼎“微診室大篷車”已開展巡診375次,服務群眾5806人次,醫保累積報銷金額超16.61萬元。
訂單式幫扶 技術平移
山鄉衛生院長出三甲“醫療根系”
在壽寧縣鳳陽鎮,58歲的菜販陳春梅(化名)在攤位前突然蜷縮成一團,雙膝如灌鉛般僵硬,這是二十余年來她搬筐賣菜“烙”下的病根。隨后,陳春梅被緊急送往鳳陽衛生院救治,經過關節腔內注射技術治療,她重獲勞動能力,這項原本屬于三甲醫院的技術已“移植”到鄉鎮衛生院。
在壽寧縣鳳陽衛生院的中西醫結合診室,針灸的艾煙與冰涼觸感的神經阻滯劑正發揮奇妙作用:面癱患者阿霞的嘴角顫動,康復的信號隨之出現。
這間由市縣鄉三級醫療力量共建的“一體化”創新診療空間,見證了“醫生下基層”模式的升級版:2023年以來,寧德市閩東醫院通過“訂單式幫扶”向鳳陽衛生院派駐多學科的高年資醫師,開創“門診即課堂”模式,在日常診療間隙開展教學查房、病例討論,同步引入關節注射、神經阻滯術等多項“三甲技術”,兩年間讓山區患者免去跨縣就醫之苦。
而“云端診療”更成破局關鍵。去年9月,村民老葉因不明原因的持續高熱不退就醫,衛生院醫生及時上傳老葉的病歷資料、影像圖片等信息,通過遠程系統連線閩東醫院專家,隔空把脈、同步調閱CT影像,確診老葉患隱球菌感染后,指導用藥。兩周后,老葉康復了,還免去了80公里的轉診奔波。
當三甲醫院的技術突破地域壁壘,在鄉鎮衛生院的診室里開出藥方,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在數據中得到印證:2024年鳳陽衛生院門診接診23071人次,同比增長10%,住院306人次,同比增長63.6%,日均接診突破60人次。
記者手記
行走在閩東山海間,兩個場景在腦海中交疊:壽寧鳳陽“訂單式幫扶”,閩東醫院的關節注射技術“移植”到鳳陽衛生院,墻上的遠程會診屏幕泛著科技藍光;福鼎“微診室大篷車”開進村子,按需配藥、診療。
前者填補技術空白,后者破解用藥就醫可及性問題。這恰是“千名醫師下基層”行動的隱喻——既要高精尖技術的“云端賦能”,更需腳沾泥土的“在地關懷”。
在采訪中,兩個啟示尤為深刻:其一,“傳幫帶”培養在地力量,從跟車實訓到定向委培,從績效改革到職業認同重塑,每一步都在破解“醫生走-服務弱-患者跑”的惡性循環;其二,醫療服務打破“坐診思維”:從“大篷車”進村到家庭醫生簽約卡進茶園,將健康管理從診室延伸至田間地頭。
這幅行動圖景,正漸次勾勒出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解決方案。
現在刷到我們全憑緣分
大家記得設置星標
關注精彩內容不迷路~
福建衛生報全媒體記者:張帥
編輯:菲菲
審核:黃美輝、劉碧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