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看似養生的行為,可能正在悄然損傷大腦神經,甚至成為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癡呆)的誘因。以下是三個被誤解的“好習慣”,其實有損腦健康。
1.過度的清淡飲食
“少油少鹽、頓頓水煮青菜”的清淡飲食模式被奉為健康圭臬,但長期極端清淡可能讓大腦陷入營養不良的困境。
神經細胞需要充足的鐵、維生素B12、DHA和EPA來維持正常功能。鐵元素是合成神經遞質的關鍵原料,長期缺乏可導致認知功能下降; 維生素B12幾乎只存在于動物性食物中,素食者缺乏會導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直接損傷腦細胞;DHA和EPA是大腦灰質的主要成分,深海魚類是其主要來源,缺乏可能加速腦萎縮
有研究指出,長期素食者患認知障礙的風險比均衡飲食者顯著升高。科學建議:每周至少攝入2次魚類食物,深海魚(如三文魚、沙丁魚)最佳,適量補充紅肉、蛋奶,用橄欖油、堅果補充健康脂肪,讓大腦獲得足夠營養。
2.過度清潔
酒精濕巾擦手機、消毒液拖地、抗菌洗手液隨身攜帶……過度清潔正在摧毀人體與微生物的共生關系。
研究證實,環境中的部分微生物能“訓練”免疫系統,并通過腦-腸軸影響大腦健康。腸道菌群分泌的短鏈脂肪酸(如丁酸)能減少腦內β淀粉樣蛋白沉積(老年癡呆的標志物);過度使用消毒劑會殺滅環境中的有益菌,導致免疫系統失調,引發慢性炎癥,間接損傷神經元。哈佛大學一項對比研究發現,農村地區老人接觸自然環境較多,老年癡呆發病率比城市低19%。
科學建議:適度接觸自然環境,養寵物、種植花草、增加戶外活動,幫助建立多元化的微生物屏障。
3.過度追求無糖
無糖飲料、0卡零食中的阿斯巴甜、安賽蜜等人工甜味劑,可能正在欺騙你的大腦。有研究指出,人工甜味劑會改變腸道菌群結構,誘發胰島素抵抗和腦內炎癥反應。
阿斯巴甜代謝產生的苯丙氨酸可能干擾神經遞質合成; 長期攝入無糖飲料者,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增加。
更危險的是,代糖會讓大腦對甜味的敏感度下降,反而刺激對高糖高脂食物的渴望,形成惡性循環。科學建議:控制代糖攝入量,用天然甜味劑(如赤蘚糖醇、羅漢果苷)替代,每日添加糖攝入不超過25克。
結語
預防老年癡呆的關鍵在于“適度”: 飲食多樣化: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注重Omega-3脂肪酸與抗氧化物質(藍莓、黑巧克力)的搭配; 接觸“有益臟”:適度進行園藝、遛狗等活動,增強微生物多樣性;合理控糖:用低GI碳水(燕麥、藜麥)替代精制糖,每周運動150分鐘控制體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