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韓“2+2”高級別貿易磋商結束后,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高級官員4月28日坦言:在6月3日韓總統大選前與美國達成協議近乎不可能,即使將時限放寬至7月初也是“困難重重”。
據路透社消息,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第一次官(副部長)樸成澤28日向該媒體表示,“從理論上講,韓美兩國不可能在5月底或6月初達成全面的貿易協議?!?/p>
樸成澤補充道,“在最近的會談中,我們向美方充分說明了我們的政治情況。美國也明白,韓國的特殊政治狀況可能成為談判的限制因素。”
此前,韓國憲法法院已于4月4日宣布通過對尹錫悅的彈劾,尹錫悅即刻被罷免總統職務。此外,尹錫悅還面臨“涉嫌發動內亂”的指控,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先后于14日及21日舉行了尹錫悅涉嫌發動內亂案的庭審。目前,審理仍在進行中,韓媒稱他最高可判無期徒刑。
韓媒指出,韓國將于6月3日舉行大選選出新總統,若關稅談判取得成果,或有利于執政黨國民力量黨的選情,但作為最大在野黨的共同民主黨反對倉促進行關稅談判。而這些政治變動無疑將為談判增添更多不確定性。
政治分析人士也向路透社指出,目前由國務總理韓德洙代行總統職權的韓國很難在任何大型能源項目和國防支出上給出堅定的承諾。
“坦率地說,我認為,盡管特朗普總統抱有期望,但要在未來70天內取得一些成果將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樸成澤說道。
樸成澤還透露稱,韓國已要求美方豁免“對等關稅”以及針對汽車、鋼鐵和其他產品的關稅,并提出在造船、能源和解決貿易不平衡方面進行合作。樸成澤表示,韓方正在商討派出一個工作組前往美國阿拉斯加以審查一個440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項目的可行性,美方希望通過韓國和日本等國的投資來為美方的天然氣項目提供資金。
當地時間2025年4月9日,韓國西海岸中部,平澤港口等待出口的汽車。 IC photo
自美國宣布 “對等關稅”政策以來,作為美國的“老牌盟友”,以日、韓、印為首的多個國家已率先和美方舉行了貿易磋商。
韓國方面已于4月24日與美國在華盛頓舉行了“2+2”高級別貿易磋商,出席人員包括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安德根、韓國經濟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崔相穆、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美國貿易代表賈米森·格里爾。
崔相穆在會后表示,雙方就在為期九十天的“對等關稅”暫緩期結束(7月8日)之前撤銷關稅進行了磋商,商定爭取到7月初達成經貿一攬子協議。兩國將不急于求成,從容有序地進行磋商。
美韓雙方同意將圍繞四大領域進行后續討論,包括關稅與非關稅措施、經濟安全、投資合作以及外匯政策等。這當中“經濟安全”備受關注,因為涵蓋了經濟、政治及外交等廣泛內容。據《韓國時報》報道,業界人士推測,談判可能將涉及半導體、電池、供應鏈合作以及針對中國的出口管制戰略。
韓聯社稱,韓國是受此次關稅打擊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半導體是韓國出口導向型經濟的基石,2024年韓國的半導體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20.8%,遠超汽車、船舶、石化、通訊設備等韓國傳統優勢產品。而汽車則是韓國對美第一大出口品類,2024年韓國對美汽車出口額達347.4億美元(約合2528億元人民幣),占整體汽車出口額的49.1%。
而這兩大重要出口產業已遭到了國際貿易環境劇烈變動的沖擊,并直接影響到了韓國的出口經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本周已將韓國的經濟增長預期從2.0%大幅下調至1.0%,摩根大通、花旗等機構也下調了韓國的增長預測。
韓國海關總署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前20天(經工作日調整后),韓國對外出口額同比下滑5.2%,這與3月份的5.5%增長形成鮮明對比。從宏觀角度來看,韓國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韓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萎縮0.1%,不及市場預期的持平,而前一季度為增長1.2%。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