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消息稱象嶼地產內部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組織調整:
原天津公司和唐山公司被合并至滬浙區域,而重慶公司則歸并至江蘇區域。
調整后,象嶼地產在全國范圍內僅剩下3個區域公司!
一般而言,區域合并往往伴隨著人員變動。這次象嶼地產調沒調人不清楚,但最近,有人在社交平臺告知炸天團,象嶼地產的母公司象嶼集團此前啟動裁員,一些相對邊緣的業務板塊都進行了裁撤。
從象嶼集團上市平臺廈門象嶼發布的年報數據來看,公司2024年員工人數為7929人,比2023年時少了600多人。
這勾起了炸天團的好奇心,連主業非地產的國企象嶼集團都縮編,不知處于深度調整期的地產企業們又如何?
為此,炸天團簡單統計了29家上市房企的“員工賬本”,一個扎心的真相浮出水面——
29家樣本中,23家房企在裁員,只有6家勉強擴招。
地產行業真是進入了全面裁員時代:裁員比例超10%的企業比比皆是,更有甚者直接“腰斬式縮編”。
碧桂園一口氣裁掉2萬員工,金輝控股裁員比例超50%,即使是被看作實力代表的央企、國企也難逃減員的魔咒。
這場無聲戰爭背后,是房地產行業從“黃金時代”跌入“黑鐵時代”的殘酷現實。
為了應對行業調整,房企們也不得不通過“裁員瘦身”這劑猛藥,換取活下去的資格。
但也應該看到,一片哀鴻中,也有逆勢擴招的“孤勇者”,比如華潤置地2024年新增了4127人,中交地產員工數量暴漲59%……
是真擴張還是假繁榮?且聽炸天團一一道來。
01
先來看目前仍在擴招、逆勢加碼的“孤勇者們”。
從數據上來看,這份名單上有中交地產、華潤置地、建發國際、華發股份、華僑城以及陸家嘴,清一色的央國企!
不過每家企業擴招背后也有些說法。
華潤置地:“央企鐵軍”的野心
當同行們忙著裁員時,華潤置地卻以4127人的新增員工數穩坐“擴招王”寶座。
這家央企擴招的底氣,大概源于其“開發+運營”雙輪驅動的戰略。
2024年,華潤置地實現銷售額2611億元,行業排名已經躍升至TOP3。
同時更值得注意的是,華潤置地大舉進軍商業地產和長租公寓等存量業務板塊,這些經營性業務2024年為華潤置地貢獻了超40%的利潤。
用華潤置地一位內部員工的話說:“別人在收縮,我們則是在搶賽道?!?/p>
中交地產:輕資產轉型的“煙霧彈”
2024年巨虧53億元的中交地產,員工數卻暴增59%,反常的數據背后,實則暗藏玄機。
今年年初,中交地產就宣布剝離地產業務至控股股東中交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全面轉型輕資產,聚焦于物業服務、資產管理與運營等業務。
炸天團翻閱中交地產年報發現,這家公司2024年披露的人員構成與2023年披露的不太一樣。
通過對比能夠明顯看出的是,2023年技術人員為0,2024年專業技術類別的人變成了272人;同時,2024年有一欄是物業服務類人員有261人。
再結合中交地產轉型戰略來看,或許真如業內某位人士調侃:
工地上的工程師少了,穿西裝的物業管家多了?
華僑城:文旅地產的“幸存者”?
與中交地產一樣,2024年,華僑城顯巨額虧損,歸母凈利潤-86.62億元。
這不是華僑城首次虧損,有數據統計,過去三年,華僑城累計虧損了240多億元。
即使如此,2024年,華僑城還逆勢擴編382人。
誠然,賣房子不如賣體驗,作為文旅地產“幸存者”,或許華僑城的底層發展邏輯有所不同。
若真是如此,與其說它“招兵買馬”,不如說是“換血求生”?
但效果如何,還真得打個問號。
02
裁員,在地產行業早已不是新鮮事。當下,裁員更是成了不少房企斷臂求生的生存法則。
尤其是對于一些暴雷房企而言,裁員仿佛“死亡倒計時”。
而在炸天團統計的這份上市房企樣本中,暴雷房企的名單,幾乎與“裁員黑榜”高度重合:
金輝控股裁員50%、正榮地產裁員40%、中梁控股裁員32%……
目前來看,暴雷房企因為很難有新增項目,而伴隨老項目逐漸去化,基本上是完工一個項目就裁撤一個團隊,而且為了降本生存,暴雷房企裁員、降薪也都并不讓人意外。
碧桂園:“宇宙第一房企”的至暗時刻
其實,碧桂園這個“裁員王”的帽子從2023年就戴上了。
可能它也很委屈,因為規模太大了,隨便裁一點就上萬人。
但2024年,這頂帽子碧桂園戴得也不虧,畢竟人員減少了2萬多人,減員比例超47%,無論是人員數量還是人員比例,縮減程度都在行業前列。
有碧桂園的前員工苦笑說:以前是“開盤即清盤”,現在是“清盤即失業”。
由于債務和資金壓力,這家曾以“高周轉”橫掃三四線的行業巨頭,也逐漸陷入了項目做一個少一個的困境中。
萬科:員工減的比想象中克制
相比碧桂園的“斷臂”,萬科2024年僅裁員3459人(比例2.6%),更像“刮骨療毒”。
這家一度被傳資金鏈斷裂的地產“老大哥”,通過收縮區域公司、合并部門悄然減負。
如今,新的管理層也已明確,萬科的這些舉措也引來業內爭議不斷:“萬科到底是在保命,還是在為下一次擴張蓄力?”
越秀地產、保利置業:進步飛速卻裁員的“異類”
在一片裁員聲中,越秀地產和保利置業顯得格格不入。
2024年越秀地產實現銷售額1145億元,行業排名從第12上升到第8位。而保利置業全年銷售額540億元,行業排名更是從27上升到第17位。
兩家進步飛速的房企,2024年的員工減少幅度卻都超過了15%。
尤其是越秀地產,2023年還在擴招(2022年18400人,2023年19300人),到了2024年卻開始縮編。
保利置業的問題可能在于,在大本營上海越來越拿不到地了,畢竟房地產的三項要素:人、地、錢都是息息相關的。
03
當房地產行業進入全員“瘦身”的時代,我們也不禁在反思:
裁員真的是唯一出路嗎?
這個答案炸天團給不出,但這場裁員潮背后,毫無疑問,地產行業正在經歷三大裂變:
模式之變:從粗放的、高杠桿的拿地模式轉向更加精細化、高效的運營模式,物業、代建等都在成為房企新戰場。
人才之變:單一的人才已經不能適應當下的行業環境,尤其是在數字化的沖擊下,一些傳統的土木工程師、銷售人員需要轉換思維方式。
生存之變:暴雷房企可能是“裁項目求生存”,而手握資金和資源的央國企則是“裁舊招新”。
雖然不提倡內卷,但任何時候,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總沒錯。
結語
適者生存。房地產沒有眼淚,只有進化。
每個人眼里看到的變化是不同的,有的人看到悲情,有的人卻看到希望。
但無論如何,最近幾年的人員大洗牌也揭示了一個真理:
房地產的玩法徹底變了,要么進化,要么消亡。
未來的贏家,或許正是今天敢于“一邊裁員,一邊換血”的狠角色。
關注 大爆炸 好運 大爆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