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大多數人的日子都是不如意的,每個人都會遇見這事,那事。
所以偶爾抱怨一下真的沒什么,適當的發(fā)泄情緒也能讓我們看的更開。
但是很多時候要是一直抱怨,那就只會讓自己積攢情緒,心態(tài)越來越差。
蕭伯納曾說過:“終身抱怨的人,終將活成自己討厭的模樣?!?/p>
抱怨多了,注定是會失去對自己生活的激情的。
所以我們若是能夠遇到任何事都只抱怨那么一回,回頭就忘記了。
那么日子才能逐漸在積極的心態(tài)中循環(huán)下去,我們也才能越來越有動力去面對今后的生活。
怨言多了,積攢情緒
一句兩句的怨言是在發(fā)泄情緒,但是若是每天都在抱怨,那就是在為自己積攢情緒。
塞涅卡說過:“抱怨是往自己的鞋里倒水,走不遠卻會渾身濕透?!?/p>
怨言多了,那些情緒就是我們的累贅。
我們要知道,當你在抱怨的時候,那些情緒,那些口氣都是真實的。
你說出口了,你的耳朵也會聽到,你的大腦也會有反饋。
整天的怨言,無異于就是等于自己在給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負面的環(huán)境。
即便是再積極的人,在這種環(huán)境下也會逐漸變得消極。
更何況,生活中其實沒有那么多事值得我們去抱怨。
很多其實不過都是小事,只是你自己太過敏感,想的太多,卻又行動太少。
到頭來毫無收獲,卻對自己包括自己整個人生都充滿了情緒。
居里夫人說過:“生活中沒有可怕的東西,只有需要理解的東西?!?/p>
一些事既然發(fā)生了,你再怎么抱怨都改變不了,不如選擇去理解和接受。
這樣不僅能減少你的那些負面情緒,你也能夠更好的去應對以后可能會遭遇的突發(fā)事件。
總之,別把抱怨當做你生活的救贖。
能成為救贖的只有我們自己,和我們積極的心態(tài)。
過去的事情就過去了
任何已經發(fā)生的事情既然發(fā)生了,那就過去了。
你再怎么去挽回,其實都不會改變太多。
所以即便你再怎么想回到過去,嘴上再怎么抱怨,都是毫無意義的。
朗費羅說過:“不要老嘆息過去,它是不再回來的;要明智地改善現在。”
那些嘴上的怨言,心里的抱怨,都說明你從來就沒有放棄過對過去的執(zhí)念。
沒有放棄過那些不再回來的東西,卻意識不到真正改變的應該是我們的當下。
我們的生活是一個很長的旅程,你有過去,也有現在,更有未來。
如果你總是讓過去的東西束縛了你對今后的展望,那么那些怨言不會成為你改變自己的機會,只會成為你生活的負擔。
所以做人啊一定要認清楚,過去的事情就已經過去了。
我們最重要的應該是調整好自己當下的心態(tài),別總是想著那些倒霉事,別總想著那些沒有結果的付出。
畢竟你還有余下的日子,你的余下依舊可能是幸運的,也依舊是光明的。
哲學家尼采說過:“殺不死我的,會讓我更強大。”
我們身上的傷口其實是我們成長的一個契機,會讓我們在下一次迎接光的時候,成長的更為強大。
所以放下過去,接納現在。
我們的怨言才會少一點,快樂才會多一點。
不抱怨,才能向前
人生里,你如果總是怨言太多,就等于無形中把自己定義為生活的受害者。
就會無形的給自己施加很多負面的情緒,否定自己,認為自己應對不了人生。
梭羅說過:“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決定了他是誰,甚至決定了他的命運?!?/p>
人的命運其實有時候真的是有潛意識決定的,只是你自己不知道,卻還以為一切的不幸就是因為自己是個不幸的人罷了。
所以想要改變這個局面,別再通過抱怨去逃避你要去面對的問題。
畢竟沒有一種成功可以通過逃避實現,能夠贏得人生的,都是那些勇敢的,肯面對人生的。作家威爾·鮑溫說過:“當你停止抱怨,你會開始聽見世界的聲音,而非自己的牢騷?!?/p>
閉上自己那張充滿怨言發(fā)嘴,去讓自己耳朵傾聽這個世界留給你的其他可能。
你才能不被困難打倒,真正擁有一顆勇敢生活的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