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次補脾,不如一次補心,補脾是加法,而補心是乘法
有不少脾虛的人,吃了各種有關補脾、健脾的藥,但脾虛問題依然困擾著他們,對于這種情況,就需要考慮從另一個角度入手——補心陽了。
從中醫五行相生的角度來看,心屬火,脾屬土,火生土,心陽就如同燃燒的火焰,能夠溫煦脾土,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 。
當我們吃下食物后,脾胃在消化吸收的過程中,需要心陽的助力,才能將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充分轉化為氣血 。
若是心陽不足,脾胃就像失去了熱源的爐灶,變得虛寒,消化能力大打折扣,即便吃再多有營養的食物,也難以轉化為氣血,氣血虧虛與脾虛的問題自然難以改善 。
中醫古籍《侶山堂類辯》記載:“血乃中焦之汁……奉心化赤而為血?!?古人早已點明:脾胃的 “原材料 ” 需心陽的“火”才能煉化成血。
清代名醫何夢瑤也云:“脾之所以能運行水谷者氣也,氣寒則凝滯而不行,得心火以溫之,乃健運而不息,是為心火生脾土。”
心陽,即心之陽氣,它不僅是推動血液循環的動力,更是全身陽氣之根。若心陽不足,則“十二官?!?,全身的臟腑功能皆受影響。
全身的各個臟腑器官都需要氣血滋養,根據人體 “ 心臟優先供血” 的原理,當心陽不足時,人體優先將氣血供給心臟以維持生命,這樣就會影響脾胃的氣血供給而導致其功能衰退。
所以補心陽很重要!
當然補心和補脾并非是相互對立、非此即彼的關系,在正常的生理狀態下,它們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共同維持著身體氣血的正?;瓦\行 。
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補心確實要優先于補脾,因為當人體出現心陽嚴重不足的情況時,即便脾胃功能正常,也難以將水谷精微轉化為氣血并輸送到全身。
此時,首要任務是振奮心陽,恢復心臟推動氣血運行的能力。只有心陽充足了,才能為脾胃的運化和氣血的生成提供動力支持,后續的補脾措施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那么,如何補心陽呢?
最方便就是穴位,可隨時隨地操作,中藥雖然也很好,但假藥很多,劣質藥更多,藥可以造假,但穴位不會造假。
人體可補心陽的穴位有20多個,不過最方便使用的當數少沖穴、膻中穴、關元穴。
心經屬火,少沖穴是心經的木穴,五行中木生火,按揉少沖,使心經的這個木穴燃燒起來,即可補足心陽。
另外,當中風猝然昏厥,心臟病,心絞疼、心梗突然發作時,也可掐按刺激少沖穴輔助解救,因熱癥而導致的昏迷,心悸,心痛等疾病,掐按少沖穴也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少沖穴在小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對于少沖穴,可采用掐按法或夾指法。
使用夾指法時,先找準痛點,夾子主要夾痛點,對于夾指的時間,因人而異,沒有統一的時間要求,當你發現手指有點變深紅色時,要取掉夾子,間隔一段時間可酌情再夾,一般先夾左手,后夾右手。
對于膻中穴、關元穴的使用,前者可用指灸導引法,后者可用押手導引術或手掌貼放術。
“百次補脾不如一次補心”,并非是要否定補脾的重要性,而是提醒我們要重新審視心陽在養生保健和疾病治療中的關鍵作用。
如果你長期被身體不適困擾,在補脾效果不佳時,不妨停下腳步,看看自己是否存在心陽不足的情況。
也許,一次正確的補心,就能為你的健康帶來意想不到的轉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